第三百一十二章 锦镇之殇(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宁远距锦州数百里的路程,传令的士卒知道身负重责,一路狂奔不止,除了在锦西换马之外从无停歇,一直跑了整整十个时辰,终于在第二天晌午赶到了宁远。
宁远城的经略府内,辽东经略安抚使,总制宁远、高台、前屯、杏山、塔山等重镇,协理粮饷,手握十万辽东关宁军的袁崇焕,盯着地上那衣甲破败的,赶路赶到几乎昏厥锦州镇的传令士卒,半晌没有说话。
袁崇焕的周围,坐着包括,祖大寿,祖大成,祖大乐,满桂在内的一众辽东镇将领,所有人的目光都没有集中在那传令士卒的身上,而是一齐看向沉默不语的袁崇焕。
袁崇焕的脑中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场面一时间陷入了沉寂,许久之后,袁崇焕深深的吐出一口浊气,有些无奈的道:“来人,先把他带下去,出兵援助事宜,本官自当与众位同僚商议。”袁崇焕淡淡的对手下吩咐着。
待那传令士卒被袁府亲兵搀扶下去,袁崇焕再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而问众将道:“诸位现在看来,这锦州,我们该不该救?”
“督师,救啊,当然该救啊!”宁远城内,乃至整个辽东镇最大的混不吝就是满桂,这边袁崇焕话音刚落,那边满桂将军就亟不可待的跳起来道:“锦州北段城门失守,早已危在旦夕,督师,末将愿为咱辽镇前锋,带兵上阵与狗建奴决一死战!救不下锦州城,末将提头来见!”
“满桂将军,军国大事,绝非儿戏,若是你带领大军未曾得胜,我大明损兵折将,辽镇元气大伤,就算是你提头来见,又有何意义呢?”袁崇焕面无表情的回道。
“督师,末将以为,锦镇救不得。”见袁崇焕似乎对出兵锦州热情不高,辽东前锋总兵官祖大寿起身出言道:“锦州北城失守,于建奴大军而言,坚城高池,已和平原野战无异,锦镇虽有精锐数万,但在平原之上,绝不是建奴主力的对手,我们贸然出兵,可能非但帮不了他们,还可能折损自己,伤我辽镇将士性命。”
“祖大寿!你是不是有毛病?!”满桂对袁崇焕敬畏有加,但他自己是宁远总兵官,和祖大寿同品同级,自然不把这老小子当根葱,毫不客气的直斥道:“怎么?你手下那几万关宁骑兵,拿着咱辽镇最高的饷,每年人吃马嚼靡费不知何几!真要你上战场的时候,一点屁用没有是吗?”
“满桂将军,你太过分了!”见堂兄被辱,祖大乐站起身道:“辽镇身负护卫辽西走廊的要责,怎可轻易出兵协助他处,我大明在关外之战局,全赖辽镇一力支撑,丢了锦州不妨事,丢了辽西才是灭顶之灾!”
如今辽西将门,实力已经大成,祖大寿,祖大乐,祖大成以及一众辽西将领,父子,兄弟,叔侄均在军中为官,早就抱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人像是吸附在大明骨骼上的毒虫,仗着朝廷的依仗,吸吮着国家的血液。锦州镇的存在,无疑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垄断地位,在辽西将门这些军官的眼中,巴不得锦镇彻底灭亡,使得辽镇再回到那个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连朝廷都轻易得罪不起的地位上。
“丢了锦镇不妨事?!丢了锦州不妨事?!”满桂大笑三声,声音颤抖着道:“却不知你们祖家兄弟,官至总兵,居然连地图都不认得!辽西关外,锦州是第一门户!丢了锦州,从松山,杏山到宁远城下几乎无险可守!广宁失陷,松山失陷,甚至朝鲜失陷都只是时间问题!从此山海关外,再不复王土!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不妨事?!”
“都给我闭嘴!”见祖大乐还要争执回去,袁崇焕不耐烦的挥手,心下也是无奈一叹,外人都看到他这个经略无限风光,手握大明军饷最高,装备最好的十万关宁军,但是却不知他早就被整个辽西将门绑架为代理人,如果他不帮辽西将门集团说话,可能过几天,他这个辽东经略,就会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控制。
“锦州的事情,容后再议,现在当务之急,是命令松山和杏山两处严加备战,提防建奴大军南下!”袁崇焕下达了最终的命令。
“诺。”祖家兄弟抱拳而去。
满桂听完命令,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位威武不凡,器宇轩昂的经略大人,不由得红了眼眶,低低的对袁崇焕道:“督师,国朝神器,亿兆子民,皆赖我边军神武。督师,我们是边军,我们就是国门啊!”
“本官身负守土之责,只要守土,不求他事。”袁崇焕淡淡的一句话,让满桂怔怔的愣住了。。。
锦州城内,熊廷弼带领着靖安营千余官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街道上到处都是奔腾的建奴骑兵,他们人高马大,甲胄厚重,骑射实力惊人,锦镇官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是奈何人只有两条腿,终究是跑不过马,李沐出于不可言明的原因,亦未给锦州镇配备大量火枪。只要锦镇官兵一结阵,建奴骑兵就以弓弩射杀,若是上去追,又苦于,追不上人家四条腿,一来二去的,锦镇损失惨重不说,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果。
熊廷弼看到这里,也知道事不可为,当务之急,还是为锦镇留下有生力量,于是便拉过总兵官吴襄,用最大的声音对他道:“两环,你立刻率军撤到朝鲜!不要在广宁,西平逗留,这两处堡垒也必然久守不了了!为今之计,只有先撤回朝鲜,待云琪回到辽东,则大势才有可为!”
“督师!末将岂能抛弃主将,自己逃命!督师,你走吧!末将给您断后!”吴襄也是不住的摇头道。
“赶紧给我滚!老子现在是经略,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废话,等到你军衔跟我一样再说!”熊廷弼的军衔是十六级大上造,吴襄只是十四级右更,在李沐下辖军队体制中,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战时权威。
“诺,大人!”吴襄狠了狠心,回头大吼一声:“除督师亲卫定安营外,其余诸军,从南门撤退!”
熊廷弼带着靖安,定安两营剩下不足三千士卒在街道上死死顶住建奴的进攻,建奴看明军似乎要跑,也纷纷回身压了上来,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战!
到了这个时候,战术,战略都不重要了,拼的就是那股意志,锦州军的士卒们悍不畏死,刀看卷刃了就用匕首,匕首用不了了就用牙齿,一时间血流漂橹,把整条长街都染红了。
锦州镇的阵型,从头到尾都没有乱过,就算敌军已经冲进了阵型之中,就会有附近的士卒疯狂的扑上去将他杀死,纪律,才是悬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雷打不动的行为准则!
一轮轮的抬枪冲锋,熊廷弼身边仅仅剩下十余人,正当熊廷弼准备指挥余众再战之时,却见对面的建奴士卒纷纷退后让开了一条路,一个英气十足,威武不凡的中年男子,一身黄袍,骑着一匹毫无杂色的白马,出现在两军阵前。
“熊老将军,别来无恙。”骑马的中年男子,正是建奴大汗,曾经的八贝勒皇太极,萨尔浒战场上,曾和熊廷弼有过一面之缘,但当时的熊廷弼并不知道此人会成为大明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皇太极?”熊廷弼冷笑道:“你来干什么?莫非想要我降你?”
“老督师不想降,我可以理解,难道老督师不问问,你手下的这些士卒,想不想降?”皇太极好不着恼的道:“只要归降大金,不仅免死,还可抬旗为正红,位列将帅之伍,两军阵前,绝无虚言。”
按照皇太极的一贯思路,明军将领中或有忠君爱国之士,但明军普通士卒,大多都是强拉入伍,征召上场的壮丁,很难抵抗金钱地位的诱惑,皇太极也是想从熊廷弼身边的人下手,最终目标,还是想得到熊廷弼,牵制大明在辽东的军队。
“建奴的大汗?”皇太极的身份被道破,周围的锦州士卒不仅没有任何畏惧,反而露出仇恨的神色,他们平举长枪,纷纷看向熊廷弼,这是他们早就养成的习惯,遵从命令,为其一者,战死不降,为其二也。
“皇太极,你错了,大错特错了。”熊廷弼豪爽一笑,阴沉的对他道:“锦镇不是我所建立,而是另一个人所创,只待我死后,他必将回返辽东,到时候,你就知道,你们这些跳梁小丑,都不过土崩瓦狗尔。”
熊廷弼说完,便举剑高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秦风·无衣》正是李沐亲自定下的军歌,所有李氏的军队入伍后第一件事就是学唱这首穿越千百年时空的誓言。
“王于兴师!修我矛戈!”众军士回道。
“大明!大明!大明!”三声高呼之后,他们用尽全部力气,向建奴军阵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
宁远距锦州数百里的路程,传令的士卒知道身负重责,一路狂奔不止,除了在锦西换马之外从无停歇,一直跑了整整十个时辰,终于在第二天晌午赶到了宁远。
宁远城的经略府内,辽东经略安抚使,总制宁远、高台、前屯、杏山、塔山等重镇,协理粮饷,手握十万辽东关宁军的袁崇焕,盯着地上那衣甲破败的,赶路赶到几乎昏厥锦州镇的传令士卒,半晌没有说话。
袁崇焕的周围,坐着包括,祖大寿,祖大成,祖大乐,满桂在内的一众辽东镇将领,所有人的目光都没有集中在那传令士卒的身上,而是一齐看向沉默不语的袁崇焕。
袁崇焕的脑中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场面一时间陷入了沉寂,许久之后,袁崇焕深深的吐出一口浊气,有些无奈的道:“来人,先把他带下去,出兵援助事宜,本官自当与众位同僚商议。”袁崇焕淡淡的对手下吩咐着。
待那传令士卒被袁府亲兵搀扶下去,袁崇焕再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而问众将道:“诸位现在看来,这锦州,我们该不该救?”
“督师,救啊,当然该救啊!”宁远城内,乃至整个辽东镇最大的混不吝就是满桂,这边袁崇焕话音刚落,那边满桂将军就亟不可待的跳起来道:“锦州北段城门失守,早已危在旦夕,督师,末将愿为咱辽镇前锋,带兵上阵与狗建奴决一死战!救不下锦州城,末将提头来见!”
“满桂将军,军国大事,绝非儿戏,若是你带领大军未曾得胜,我大明损兵折将,辽镇元气大伤,就算是你提头来见,又有何意义呢?”袁崇焕面无表情的回道。
“督师,末将以为,锦镇救不得。”见袁崇焕似乎对出兵锦州热情不高,辽东前锋总兵官祖大寿起身出言道:“锦州北城失守,于建奴大军而言,坚城高池,已和平原野战无异,锦镇虽有精锐数万,但在平原之上,绝不是建奴主力的对手,我们贸然出兵,可能非但帮不了他们,还可能折损自己,伤我辽镇将士性命。”
“祖大寿!你是不是有毛病?!”满桂对袁崇焕敬畏有加,但他自己是宁远总兵官,和祖大寿同品同级,自然不把这老小子当根葱,毫不客气的直斥道:“怎么?你手下那几万关宁骑兵,拿着咱辽镇最高的饷,每年人吃马嚼靡费不知何几!真要你上战场的时候,一点屁用没有是吗?”
“满桂将军,你太过分了!”见堂兄被辱,祖大乐站起身道:“辽镇身负护卫辽西走廊的要责,怎可轻易出兵协助他处,我大明在关外之战局,全赖辽镇一力支撑,丢了锦州不妨事,丢了辽西才是灭顶之灾!”
如今辽西将门,实力已经大成,祖大寿,祖大乐,祖大成以及一众辽西将领,父子,兄弟,叔侄均在军中为官,早就抱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人像是吸附在大明骨骼上的毒虫,仗着朝廷的依仗,吸吮着国家的血液。锦州镇的存在,无疑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垄断地位,在辽西将门这些军官的眼中,巴不得锦镇彻底灭亡,使得辽镇再回到那个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连朝廷都轻易得罪不起的地位上。
“丢了锦镇不妨事?!丢了锦州不妨事?!”满桂大笑三声,声音颤抖着道:“却不知你们祖家兄弟,官至总兵,居然连地图都不认得!辽西关外,锦州是第一门户!丢了锦州,从松山,杏山到宁远城下几乎无险可守!广宁失陷,松山失陷,甚至朝鲜失陷都只是时间问题!从此山海关外,再不复王土!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不妨事?!”
“都给我闭嘴!”见祖大乐还要争执回去,袁崇焕不耐烦的挥手,心下也是无奈一叹,外人都看到他这个经略无限风光,手握大明军饷最高,装备最好的十万关宁军,但是却不知他早就被整个辽西将门绑架为代理人,如果他不帮辽西将门集团说话,可能过几天,他这个辽东经略,就会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控制。
“锦州的事情,容后再议,现在当务之急,是命令松山和杏山两处严加备战,提防建奴大军南下!”袁崇焕下达了最终的命令。
“诺。”祖家兄弟抱拳而去。
满桂听完命令,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位威武不凡,器宇轩昂的经略大人,不由得红了眼眶,低低的对袁崇焕道:“督师,国朝神器,亿兆子民,皆赖我边军神武。督师,我们是边军,我们就是国门啊!”
“本官身负守土之责,只要守土,不求他事。”袁崇焕淡淡的一句话,让满桂怔怔的愣住了。。。
锦州城内,熊廷弼带领着靖安营千余官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街道上到处都是奔腾的建奴骑兵,他们人高马大,甲胄厚重,骑射实力惊人,锦镇官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是奈何人只有两条腿,终究是跑不过马,李沐出于不可言明的原因,亦未给锦州镇配备大量火枪。只要锦镇官兵一结阵,建奴骑兵就以弓弩射杀,若是上去追,又苦于,追不上人家四条腿,一来二去的,锦镇损失惨重不说,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果。
熊廷弼看到这里,也知道事不可为,当务之急,还是为锦镇留下有生力量,于是便拉过总兵官吴襄,用最大的声音对他道:“两环,你立刻率军撤到朝鲜!不要在广宁,西平逗留,这两处堡垒也必然久守不了了!为今之计,只有先撤回朝鲜,待云琪回到辽东,则大势才有可为!”
“督师!末将岂能抛弃主将,自己逃命!督师,你走吧!末将给您断后!”吴襄也是不住的摇头道。
“赶紧给我滚!老子现在是经略,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废话,等到你军衔跟我一样再说!”熊廷弼的军衔是十六级大上造,吴襄只是十四级右更,在李沐下辖军队体制中,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战时权威。
“诺,大人!”吴襄狠了狠心,回头大吼一声:“除督师亲卫定安营外,其余诸军,从南门撤退!”
熊廷弼带着靖安,定安两营剩下不足三千士卒在街道上死死顶住建奴的进攻,建奴看明军似乎要跑,也纷纷回身压了上来,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战!
到了这个时候,战术,战略都不重要了,拼的就是那股意志,锦州军的士卒们悍不畏死,刀看卷刃了就用匕首,匕首用不了了就用牙齿,一时间血流漂橹,把整条长街都染红了。
锦州镇的阵型,从头到尾都没有乱过,就算敌军已经冲进了阵型之中,就会有附近的士卒疯狂的扑上去将他杀死,纪律,才是悬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雷打不动的行为准则!
一轮轮的抬枪冲锋,熊廷弼身边仅仅剩下十余人,正当熊廷弼准备指挥余众再战之时,却见对面的建奴士卒纷纷退后让开了一条路,一个英气十足,威武不凡的中年男子,一身黄袍,骑着一匹毫无杂色的白马,出现在两军阵前。
“熊老将军,别来无恙。”骑马的中年男子,正是建奴大汗,曾经的八贝勒皇太极,萨尔浒战场上,曾和熊廷弼有过一面之缘,但当时的熊廷弼并不知道此人会成为大明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皇太极?”熊廷弼冷笑道:“你来干什么?莫非想要我降你?”
“老督师不想降,我可以理解,难道老督师不问问,你手下的这些士卒,想不想降?”皇太极好不着恼的道:“只要归降大金,不仅免死,还可抬旗为正红,位列将帅之伍,两军阵前,绝无虚言。”
按照皇太极的一贯思路,明军将领中或有忠君爱国之士,但明军普通士卒,大多都是强拉入伍,征召上场的壮丁,很难抵抗金钱地位的诱惑,皇太极也是想从熊廷弼身边的人下手,最终目标,还是想得到熊廷弼,牵制大明在辽东的军队。
“建奴的大汗?”皇太极的身份被道破,周围的锦州士卒不仅没有任何畏惧,反而露出仇恨的神色,他们平举长枪,纷纷看向熊廷弼,这是他们早就养成的习惯,遵从命令,为其一者,战死不降,为其二也。
“皇太极,你错了,大错特错了。”熊廷弼豪爽一笑,阴沉的对他道:“锦镇不是我所建立,而是另一个人所创,只待我死后,他必将回返辽东,到时候,你就知道,你们这些跳梁小丑,都不过土崩瓦狗尔。”
熊廷弼说完,便举剑高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秦风·无衣》正是李沐亲自定下的军歌,所有李氏的军队入伍后第一件事就是学唱这首穿越千百年时空的誓言。
“王于兴师!修我矛戈!”众军士回道。
“大明!大明!大明!”三声高呼之后,他们用尽全部力气,向建奴军阵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