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求生记 > 第211章 北上前的准备

第211章 北上前的准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什么?你又要外出?”小英娘不满了,才回来两天啊,这年还过不过了。

    “不过了,”志文说道,“除夕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张家口。”

    “就不能晚两天,咱们好好地过个年再走,不行吗?”小英娘苦口婆心地劝道。

    “不行啊,宋婶儿。”志文耐心地解释,他也想偷个懒,奈何正事儿更重要。

    “周大哥说了,咱们已经耽误了太多时间,要争取元宵前把张家口的大掌柜们请来,让他们见识见识毛衣,这样春暖花开前也能卖出去一批,要是年后才出发,就来不及了,那么只有明年秋后才能卖毛衣了,咱们要少赚好多银子的。”

    “那...,送请柬不是周公子的护卫和司茶去吗?你凑什么热闹?”小英娘仍不甘心。

    志文苦笑道,“宋婶儿,初次合作,咱们还是要有所表现罢,不能什么事儿都让周大哥他们做,对不?”

    小英娘默然,不太情愿地同意了。

    更重要的因素志文没有说,一个是借机出关,找找收羊毛的途径,大规模的生产迫在眉睫,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是必不可少的,虽说现在系统仓库里羊毛还不少,但总不能快完了再去找吧。

    另一个则是粮食问题。

    目前毛衣的产量,周承允和志文都不太满意,而要扩大规模,只有增加人手。

    人倒是不用发愁,从陕北河西逃荒过来的难民多的是,尽管在顺天被建奴掳走一批,但那连一成都占不到。

    晋西各地仍然散布着大量难民,只要有粮,稍一招揽,必将云者从集。

    周承允的意思是,尽快招一万人以上,经过短期培训后,都能织毛衣、纺毛布,这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大量的货物给市场造成冲击,形成先发的竞争优势。

    要真有这么多人,志文的系统仓库里尽管存粮不少,但最多也只能支撑一个多月,必须另想办法。

    正好司茶要去张家口,志文就把主意打在了那里的晋北八大粮商身上。

    根据周承允的分析,建奴这次入寇,抢掠了大量财物,不日就要北返,急于将手中金银财宝等“无用”之物,换取粮食、军械,以壮大自身。

    而帮建奴忙的,无疑就是以范家为首的这八家人,想必这时已经在大肆收购粮食了。

    “他们不是粮商吗?还要向其他人收购?”志文当时很好奇地问。

    “他们又不产粮,当然要买咯。”周承允解释道。

    只是这八家人财力雄厚,无需自己去采购,相反,由于他们收购价格比市价要高出一到三成,反而是大量粮区行商自行将货送到张家口卖予他们。

    这对志文来说,岂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从这些人的手里拿走上万人的口粮,对志文来说难度不会太大,还可以打击对方,算是为他们的罪孽提前还上的利息吧。

    “周大哥,粮食我来想办法解决罢。”志文向周承允承诺,这本来就是工会的份内之事,“该招人就招人,还撑得住。”

    一听这话,周承允就知道,闫家的钱粮肯定被这小子给收入囊中了,这反倒让他有些放心了,闫修诚的家底他还是清楚的。

    就算现在真有上万人,短期内也是没有问题的。

    志文主动把粮食的事情揽上身,他倒也没有拒绝。

    只是周承允认为,要想解决粮食问题,还是得找湖广商人,那里是天下粮仓,这也是他为何让司茶邀请张家口的南方各系的掌柜们,里面就有湖广商帮的,要是谈得好,完全可以用毛纺品换粮。

    招工与粮食问题,名义上商社是不管的,但事关重大,由不得周承允不上心。

    “哥,这次我要跟你一道去。”好容易把小英娘安抚下来,囡囡又跳了出来。

    “那里可是边塞,很危险的,听话,就在山里乖乖和宋婶儿他们过年,哥元宵前肯定能回来。”

    “不!就是因为危险,我才要跟你一道。”囡囡的语气很坚定。

    志文他们从京师逃回山寨后,虽然和他们说的时候表现得漫不经心的,但囡囡还是从中听出了刀光剑影和重重危机,看到周承允的那道箭伤,更是令她心惊肉跳的。

    她就这么一个哥哥了,姥姥姥爷的印象在囡囡脑海里已经淡得快要想不起来了。

    一想到这一次的分别很可能是永别,囡囡就止不住得害怕,要是从今往后再也见不到哥哥了,她该怎么办?

    不行,不能再让她哥一个人出去了,她也要跟着去,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这,就是囡囡此刻的想法。

    志文从她的眼里读出了丝毫不肯妥协的坚定,知道劝不住了,只能让步,“行,咱兄妹俩一起去。”

    话刚说完,捅了马蜂窝了,小英、妞妞、可旺等人纷纷开口,都想跟着去。

    志文举手作投降状,示意大家安静。

    “小英,你要去的话,先得宋婶儿同意。”打发了一个。

    “妞妞,你...要去就去吧。”这丫头孤身一人,自己身为她的堂兄,也算得上是家长了,一起带上罢。

    “大柱,你得留下来,和定国一道练兵,再说,你不是要和老三学箭么。”又打发一个。

    “小捷,你...”

    “志文,我没说要去啊,我留下来招人。”志文话未说完,就被小捷打断了。

    志文感激地冲他点点头,小捷就是省心啊。

    接下来的事情也很令人头痛,比如招人,要在哪里招难民,给什么待遇等,不过这些事儿现在已经难不倒李智,宋献策也已上手,再找几个山民帮忙就没什么问题了。

    志文唯一的要求,是新招的难民不得进入涿鹿山,让他们统统在关隘外面立脚。

    而他需要做的是,把粮食、羊毛、芒硝、柴禾等等物资留足,关隘、仓库都还尚未建成,不过山顶附近找到了几个山洞,由于地势高,都挺干燥,适于存放东西。

    同样的,从山洞以下的大片范围一直到山顶,都成了禁区,由战队巡守。

    山顶是洗羊毛的地方,俘虏的闫家村那几十个护卫就被看管在此处,以后洗羊毛都由他们来做了,按志文的说法,这叫劳动改造。

    洗羊毛实在是太臭了,一开始难民们为了粮食还有人愿意做,到后来手头稍微宽裕些,就没人来干了,用俘虏是迫不得已,这也是志文当时没杀他们的原因。

    不过现在志文倒觉出好处来了,洗羊毛完全成了封闭式的,配方、工序要想泄露出去,就更加困难了。

    只是这洗羊毛的人手嘛,恐怕很快就不够用了,得再想办法。

    最头疼的应该是田地问题了。

    要招人种粮,势必要分配涿鹿山的土地,怎么分,分多分少就非常考验人了。

    国人向来是患寡而患不均的,要是按户数每家都分一样的,是最省心的办法,但也是最不科学的。

    人数少的人家可能种不了这么多的地,人多的又会不够种。

    要是按人头分的话,各家田地有多有少,恐怕就更麻烦了。

    “让各家自己报数吧,能种多少就种多少。”想来想去,志文觉得还是采取志愿加半强迫的方式,各家能种多少种多少,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了罢。

    “但是,不能有抛荒的田。”志文接着对李智交待,那种狮子大开口,先把地拿下来,却又不种的现象绝不允许。

    “要是有人不愿意种地呢?”李智问道。

    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山地贫瘠,大家都知道,种的又是红薯和土豆这两种大家没有见过的玩意儿(志文他们现在还不允许种其他粮食),起早贪黑忙活一季,很可能还没有给志文他们做工赚的钱粮多。

    “不行,每家最少要种五亩地。”志文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下限。

    粮食是根本,是稳定人心、招揽人手的利器,就是发放纺线织布的报酬,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以粮食为主。

    哪怕志文现在对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不太有底,不知道涿鹿山能种出多少粮食,但也必须先行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每家种的地不能超过十五亩。”志文又说道,这是上限,“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人得参与纺线织布的工作。”

    不排除有些人家对土地根深蒂固的热爱,只想种地,不愿做工,那也不行。

    志文心中的理想状态,是男的种地,女人和小孩做工,那粮食和毛衣毛布就都有保证了,毕竟这些人算得上熟练工,比新招的人要好得多。

    “那租子怎么收?”李智问道。

    租子?志文摇摇头,“老李,咱们可不是涿鹿山名正言顺的主人,就这么公开地收租子,传扬出去可不太好。”

    “不收租子了?”李智很惊讶,即便他们没有涿鹿山的地契,可他们是这里事实上的主人,难民们也是跟着他们到这里的,种子也由他们提供,收租子在李智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

    不收租子的话,他们辛辛苦苦地分地分种子,图的是什么?

    “嗯,租子不收了,不过种子却不能免费提供。”志文说道,“他们收成的三成,算作种子费吧,这头一次,可以先赊着,以后可要用粮来换的。”

    听到这话,李智颇有一种被志文调戏的感觉,租子换成种子费,不就是换了个名目嘛,不过三成不高,山民们不会有意见的,至于缴的粮是租子还是种子费,谁会在乎?

    志文没有说话,并不打算解释种子费和租子的区别,时候到了,他们自会明白。

    之前在河西的时候,他与小捷找的粮食并不多,所以志文没有把这些粮食存放在系统仓库中。

    而闫家村缴获的那一笔粮食,数量太多,当时就被他放入了系统仓库中,那会儿他还有些奇怪,这些粮食,即便是品种与系统里的一样,也没有合并在一起,而是单独显示,并且颜色还是黑白的。

    之后长途跋涉赶路,还有随后的京师之行,志文就没有过多关注,直到前两天把红薯和土豆拿给李智的时候,他才无意发现,缴获的那批粮食颜色全部正常,包括红薯、土豆、玉米这些系统里没有的作物,其他原来有的粮食,则已经合并在一起了。

    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入库后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发生的变化,见到这一幕,志文不由得有了个大胆的猜想。

    或许,系统真正的作用不是用来爆粮的,而是...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