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清崛起 > 第302章 张有财的走西口

第302章 张有财的走西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文第02章张有财的走西口

    第02章张有财的走西口

    第02章张有财的走西口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有财,和村子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县里去一下打听一下,这个事是不是可行,要说“走西口”这个事以前也有过,听说那里地广人稀,也容易找点地,hn口饭吃。

    几个乡下人到了县城里,果然到了那贴在城mn旁边的告示,上面有县衙mn的大印呢,旁边有个桌子,说是那个招工的人,听认字的人给念了一遍,心里这才相信了还直是有招工这一说,而且人家那里还说可以去一家子,可以管吃、管穿、管住还可以挣银子,这可是官府说的,不会骗人的,当下张有财几人就下了决心要去“走西口”了,那儿招工的人还给他们写了一张条子,也有一个印在上面,可是那印就小多了。

    回到家天已经晚了,晚饭早就给自己留下了,这可是不能不留下的,有财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一定要吃好的,婆姨是疼爱自己,那老娘哪有不疼爱自己儿子的,不过也就是两块黑馍和一碗野菜粥。

    张有财把今天到县城拿到的条子拿出来,把去县城的情况和老娘、婆姨一说,两个人都没有说什么,呆了一会儿,老娘擦了一下有些昏花的眼睛说:“你就自己去吧,别管我们了,我和你屋里的就拉着孩子在家里过吧,常说的话‘在家千日好,出mn万事难啊’你就自己去吧,不管挣不挣钱,出去一个人还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不是。d”老太太说的也是有理。

    张有财说道:“娘,不行啊,我听那些人说了,这可是好事啊,我们去了这一家子就能活了,不去这一家子还不都得饿死啊,今年受灾的地方大了去了,就是明年天也不能挖到野菜了,剩下你们在家,……娘不行啊。”

    婆姨是个孝顺的儿媳f,到婆婆不愿意去,她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她也是三十岁的人了,她知道今年这个灾年可是不好过呀。到娘俩的意见不一样,她就说:“娘,不行我们听听别人家是怎么说的,我们再商量吧。”老娘只好答应了他们。

    张有财又到其它的人家去了一下,别的家也是一样,这些老百姓们谁出过mn呀,也就是年景不好的时候出去要过饭,现在一听要“走西口”,人们的心中也是不好下这个决心,这事眼就要黄了。

    其实张有财的婆姨王桂花,这可是个明事理的人,她一婆婆反对,当时也没说什么,但是她却是自己心里有本帐,要是一家子都呆在家里,就这一点的粮食,别说是天了。就连年也过不去啊,那肯定是要饿死人的,还真不如去闯一下,也许能活下几口人。

    她扶持着婆婆和孩子们睡下,她出来找张有财了,自己的老汉正在一个表哥家里,她进了mn就到大家都在那里发楞,她知道这事一定是没有通过。于是她就挤了一下坐在了自己的老汉旁边,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等了一会儿,表哥没有说话,表嫂却是说了:“有财家里的,平常有事都是你给大家拿个主意,今天也听听你的,你说这事怎么办?”

    有财家里的王桂花,她也没有扭捏,开始说了起来:“我家的情况和你家也差不多,要是这样下去,连年也不一定熬过去,要是到了天,那就更不好过了,到时也得出mn要饿去,到了那时后悔也晚了,我们不如现在出去闯一下,别人去“走西口”没有人帮着还去呢。我们不是还有人家那招工的啥公司能帮我们一把吗?”

    对呀,别人去那是瞎闯着的去,我们去还有个念想呢,于是这一家子算是通过了,这时一起到县城去的几个人也都来了,听了王桂花的话,人们也都想明白了,同时下定了决心,要一起去了。

    夫妻二人回来,到婆婆还没有睡,这不是小事,不能轻易就下决心,老太太也是睡不着啊,王桂花就把对别人说的话又对婆婆说了一下,老太太想了一下,这儿媳f是个孝顺的孩子,她不会不透这个事的,有很多的时候这个媳f比儿子有主见,最后老太太也同意了。

    第二天整个小村子里的人都忙了起来,这几家先一起去,大家也来帮一下忙,帮助收拾一下,男人们在一边说着,等在那里安下了家,来个信,如果行我们再去,你们的家我们帮助照着。都是穷人家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张有财让老娘和八岁的女儿上了独轮车,带上了那几升粮食,两条破被子和一些衣服也放到了车上,王桂花胳膊上挎上了一个包裹,儿子的背上一个小包袱,张有财和乡亲们招了一下手,推着老娘和孩子,一家子一步三回头的走上了这一条迁徙之路。

    两个月后张有财的信回到了村里,一家五口人的一张全家福也在信中,到他们一家子那幸福的笑容,那身上的衣服,人们的心都动了,虽然说天已经很凉了,但是村子里的人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这条“走西口”的路,那里有他们的念想,有他们的希望。

    后来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入,又有一批军用帐蓬运送到了油田,油田的领导们说了,困难再多也要让灾民(应该是新工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家。来的都是灾民,他们在原来的地方已经生活不下去了,到了这里以后,到有数不清的人再为他劳,他们表示说,只要是有口吃的,住的不要紧,但是那些当官的说了,无论如何也要安排好大家的住房问题。

    铁路方面也一样,把人们都安排好了,另外这里有的是地,那些勤劳的人民明年一开就可以自己再种一些,也可以省些钱的,这日子慢慢地也就好起来了,不过这些新来的工人家庭,他们没有忘记在屋子的正当中,供上一个牌位,那就是那位救了自己一家的那位国公爷,要不是他自己这一家子就不好说,哪个灾年不得饿死数不清的老百姓啊,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叫什么“饿殍遍地”。

    可是这些老百姓们走了这三千多里路却是没有冻饿而死的人,这能不说人家好吗?这做人要有良心,人家对咱们这么好,咱可不能忘记了,最少也得初一、十五的给这好人上个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