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5章 贾利伯格城堡收藏【二十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A,
回来的第二天,给我的老师Bob打了一个电话。在中国时,他常常给我写信,希望帮助我练习英文,通常他写三封我才回一封。他也不怪我懒,只管做他自己的。
电话那头他没有接听,留言给他说我们回来了,请回电。但却忘了把新号码告诉他。
隔天早上,迈克是五点多起的床,我半醒半睡的懒在床上。十点多时听到门铃响,迈克开门,然后听到他和Bob老师在说话。
虽然听不清楚,但不听我也知道定是BOB老师联系不上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索性跑来看个究竟。
他只站在门口说了一小会话就走了,我的心里一阵温暖。
上周五,约好他和Bonnie一起吃钣。他为我们安排的另一个adventure:先带我们去逛farmermarket(小集市),再用餐,然后带我们去参加“大众”牌老爷车的巡游。
关于这次活动,他在邮件里非常自豪的告诉我们:你们将打破一个记录,这里从来没有三个亚洲人同时出现在巡游的现场。
果然,那天看到三十多辆大众车主,差不多一半北美,一半南美。Bob给我们介绍另一位也叫Bob的人,年龄大概五十上下,祖辈是哥伦比亚的移民。
我问他,你们是每周都举行这样的活动吗?
他说:“对,不同的地方,但有时会小型些。”然后哈哈大笑说,你知道的,加州男人爱汽车,再加上这么她的天气。
我们老师BOB最引以自豪的是他的这辆车子是众车里面年份最久的,他当年用1000美元买下它,跟随它已经55年了。他开玩笑说:若是和Bonnie离婚,他唯一能独立拿下的就只有这辆车,因为这是他的婚前财产。
如此好事,我既然忘了给像机充电。临出发时,才发现两块电池都是0份额,只好下次喽。
周五这天,还要说的另一件事是:
早上迈克去上班,我送至大门口。他看到雨刮器上夹着一张纸,随口问我,是小皮皮放上去的吗?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听到他叫:过来,给你看一看。
原来是一张A4纸,画着很多卡通的画,然后写着:期待晚上的相见。落款是:BOBANDBONNIE.
晚上,见到他俩时,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们这个大大的惊喜。Bob没听懂,原来这是Bonnie一人所为,她年轻时是幼儿园老师,她说,她常常会给孩子和家长写一句话,画一个图。
这一对热情、可爱的美国夫妇,七十多岁,一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外面旅行;每人都有固定的义工在做,BOB是ESL的英语老师;BONNIE在教堂服务。
听说,美国的老人的退休生活安排的都和他们差不多。
真是汗颜!
B,
小皮皮开学一周,五年级换新班,那天看分班榜时,她惊奇的发现:她没有分到和NINA在一个班,也没有分到和ELIAN一个班,但NINA和ELIAN却分到了一个班。
她们仨四年级都在一个班上,NINA喜欢和CINDY玩,ELIAN也喜欢和CINDY玩,但NINA却不喜欢ELIAN,ELIAN也不喜欢NINA。小女生的三角关系,其中的快乐、无奈、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大家都懂的哦。
成长的烦恼嘛!呵呵!
蕾蕾是个超级热情的妈妈,对人的博爱程度估计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
她为我们建立的“姐妹帮”,没有人没得到过她的帮忙。有一个姐妹,三天两头找她帮忙买东西、买完不喜欢又退。有些姐妹,请她帮助去开家长会。总之,各式各样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学校事务、生活琐事、保险出游等等,只要打电话给蕾蕾同学,她无不是点头说YES的。
用我们温州人的一个词说这类人,叫做“问肯”。
蕾蕾对我又是格外的好些,一来,NINA和CINDY是好朋友;二来,我们是最早,在学校PICNIC上相识,而不是如其他姐妹般先是寻求她帮助,再慢慢走动起来。
据她说,微信还是我推荐给她用的,却成了她现在最离不了手机功能。
开学第一天的“firstpocket”,是令很多人头痛的事,一堆的表格要填,一大笔的款要损。蕾蕾对我之好,就是会上门服务服务,帮助我全部搞定。
在她的推荐下,小皮皮又参加了五年级的“女童军”。她当然知道我是一头雾水,所以依然是上门服务服务把我们所有要递交的材料全部完成。我能做的就是沏茶给她喝,陪着聊聊天。
如此而已,真是好命!
最近,蕾蕾又组织小朋友到她家里学游泳。她请了教练来交女儿、儿子跳水。如此,她家里每天下课后都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她当然也不会嫌烦,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不是顺便吗!
蕾蕾的热心肠,估计自己是望尘莫及了。
首先说中国老人。一想到他们,脑子里立马呈现出的是网络上,点击量号称过百万千万、感人泪下的那些照片。这些图片,看得多了,你就发现所有的聚焦点不是落在那双空洞无助的眼睛,就是略驼着背、孤苦无依的背影。
坦诚地说,前一两年,我每每看到这些图片,我都忍不住流下几行滚滚热泪。来美国一年多后,随着看到越来越多这边的老人,看到他们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依然自信、热情、有生命力,心里的感慨也越来越多:中国的老人必须是要靠世人来怜悯吗?他们还有没有自己完整的人格尊严?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老人,他是和子孙住一起的。你问:你开心吗,和小辈生活是一起?
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回答:没办法呀,孩子们都要工作,我们不能不照顾他们呀!
但是,到底你是喜欢呢还是不喜欢呢?情愿呢还是不情愿呢?
没有答案!
如果你问另一个老人,他不和子孙住一起,不负责带孩子。你问他生活开心吗?
估计又是另一通的含糊其词,基本上是不太会有人正面回答:我开心!或是我不开心!
这是为什么?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这很难吗?!
我问过我的老师BOB,问过好几个年龄已经上七十的美国老人,问:如果给你选择,你愿意和孩子住在一起吗?
回答是一致的:不愿意!有一位,还很幽默地回答:最好一年里和老婆也分开一段时日,只享受和自己独处。
爽快!不是吗?!
中国人很奇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天,高高在上,扮演的是神的角色。什么东西都是直接给你决定了,孩子只有遵从的份;到老了,就反过来,老人的生活意义全部在小辈身上,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悲伤着孩子们的悲伤。但心里总有空空的,永远都是挥之不去的寂寞。
中国的父子孙三代相互关系太亲,亲到失去尊重。
比如说,父母帮我们这一代照看孩子,普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是老人应尽的义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若拿不出不容抗拒的理由,只是出于自己的心意,那是要遭到非议的。
又如,我们若是临时起意想出去玩,把孩子往父母那一扔,说一句:我走了,孩子交给你们了。父母们就得乖乖接招,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里面,从来不存有“尊重”两字的考虑。
我的父母、公婆都是这样的人,除了公公,他的生活重心仍在工作,他肯定自己的价值。其他仨位,估计很难有真正的开心生活。
不开心,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怎样才算开心,怎样才是他们心里要的如意的生活。
父母对子女,那就更没有“尊重”两字了。说重一些,有时就是来搞破坏的。破坏主要是争对孩子小的时候,两代人发生的育儿观念上的不同。老人根本不需要听你的那套教子言论,全部推翻,一切按自己的经验而行。管你之前是花多少力气才帮孩子建立起的习惯。
美国的老人,他们也会帮你照顾孩子,大概一年几天是他们的义务,让你们小两口去度个假,也是需要提前预约。临时起意的事,那真的就要看父母的脾气和心情了。
但他们一定会遵照你的嘱咐,一点都不会含糊,更不会自作主张。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中国婆婆对外国儿媳的育儿感悟。其他都不详述,只写最触动我的一段。
外婆(老美)来看女儿一家,带着小外孙去商场玩,孩子看重了一件玩具。但外婆不能直接买给孩子,必须征得孩子的妈妈(她女儿)同意。结果孩子妈妈说,孩子刚刚得到了一件新礼物,这份礼物就等到圣诞节再送给吧。三方都欣然接受。
送礼物给外孙,还要经过女儿的同意,这种尊重真得令人震惊。(未完待续。)
A,
回来的第二天,给我的老师Bob打了一个电话。在中国时,他常常给我写信,希望帮助我练习英文,通常他写三封我才回一封。他也不怪我懒,只管做他自己的。
电话那头他没有接听,留言给他说我们回来了,请回电。但却忘了把新号码告诉他。
隔天早上,迈克是五点多起的床,我半醒半睡的懒在床上。十点多时听到门铃响,迈克开门,然后听到他和Bob老师在说话。
虽然听不清楚,但不听我也知道定是BOB老师联系不上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索性跑来看个究竟。
他只站在门口说了一小会话就走了,我的心里一阵温暖。
上周五,约好他和Bonnie一起吃钣。他为我们安排的另一个adventure:先带我们去逛farmermarket(小集市),再用餐,然后带我们去参加“大众”牌老爷车的巡游。
关于这次活动,他在邮件里非常自豪的告诉我们:你们将打破一个记录,这里从来没有三个亚洲人同时出现在巡游的现场。
果然,那天看到三十多辆大众车主,差不多一半北美,一半南美。Bob给我们介绍另一位也叫Bob的人,年龄大概五十上下,祖辈是哥伦比亚的移民。
我问他,你们是每周都举行这样的活动吗?
他说:“对,不同的地方,但有时会小型些。”然后哈哈大笑说,你知道的,加州男人爱汽车,再加上这么她的天气。
我们老师BOB最引以自豪的是他的这辆车子是众车里面年份最久的,他当年用1000美元买下它,跟随它已经55年了。他开玩笑说:若是和Bonnie离婚,他唯一能独立拿下的就只有这辆车,因为这是他的婚前财产。
如此好事,我既然忘了给像机充电。临出发时,才发现两块电池都是0份额,只好下次喽。
周五这天,还要说的另一件事是:
早上迈克去上班,我送至大门口。他看到雨刮器上夹着一张纸,随口问我,是小皮皮放上去的吗?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听到他叫:过来,给你看一看。
原来是一张A4纸,画着很多卡通的画,然后写着:期待晚上的相见。落款是:BOBANDBONNIE.
晚上,见到他俩时,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们这个大大的惊喜。Bob没听懂,原来这是Bonnie一人所为,她年轻时是幼儿园老师,她说,她常常会给孩子和家长写一句话,画一个图。
这一对热情、可爱的美国夫妇,七十多岁,一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外面旅行;每人都有固定的义工在做,BOB是ESL的英语老师;BONNIE在教堂服务。
听说,美国的老人的退休生活安排的都和他们差不多。
真是汗颜!
B,
小皮皮开学一周,五年级换新班,那天看分班榜时,她惊奇的发现:她没有分到和NINA在一个班,也没有分到和ELIAN一个班,但NINA和ELIAN却分到了一个班。
她们仨四年级都在一个班上,NINA喜欢和CINDY玩,ELIAN也喜欢和CINDY玩,但NINA却不喜欢ELIAN,ELIAN也不喜欢NINA。小女生的三角关系,其中的快乐、无奈、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大家都懂的哦。
成长的烦恼嘛!呵呵!
蕾蕾是个超级热情的妈妈,对人的博爱程度估计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
她为我们建立的“姐妹帮”,没有人没得到过她的帮忙。有一个姐妹,三天两头找她帮忙买东西、买完不喜欢又退。有些姐妹,请她帮助去开家长会。总之,各式各样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学校事务、生活琐事、保险出游等等,只要打电话给蕾蕾同学,她无不是点头说YES的。
用我们温州人的一个词说这类人,叫做“问肯”。
蕾蕾对我又是格外的好些,一来,NINA和CINDY是好朋友;二来,我们是最早,在学校PICNIC上相识,而不是如其他姐妹般先是寻求她帮助,再慢慢走动起来。
据她说,微信还是我推荐给她用的,却成了她现在最离不了手机功能。
开学第一天的“firstpocket”,是令很多人头痛的事,一堆的表格要填,一大笔的款要损。蕾蕾对我之好,就是会上门服务服务,帮助我全部搞定。
在她的推荐下,小皮皮又参加了五年级的“女童军”。她当然知道我是一头雾水,所以依然是上门服务服务把我们所有要递交的材料全部完成。我能做的就是沏茶给她喝,陪着聊聊天。
如此而已,真是好命!
最近,蕾蕾又组织小朋友到她家里学游泳。她请了教练来交女儿、儿子跳水。如此,她家里每天下课后都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她当然也不会嫌烦,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不是顺便吗!
蕾蕾的热心肠,估计自己是望尘莫及了。
首先说中国老人。一想到他们,脑子里立马呈现出的是网络上,点击量号称过百万千万、感人泪下的那些照片。这些图片,看得多了,你就发现所有的聚焦点不是落在那双空洞无助的眼睛,就是略驼着背、孤苦无依的背影。
坦诚地说,前一两年,我每每看到这些图片,我都忍不住流下几行滚滚热泪。来美国一年多后,随着看到越来越多这边的老人,看到他们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依然自信、热情、有生命力,心里的感慨也越来越多:中国的老人必须是要靠世人来怜悯吗?他们还有没有自己完整的人格尊严?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老人,他是和子孙住一起的。你问:你开心吗,和小辈生活是一起?
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回答:没办法呀,孩子们都要工作,我们不能不照顾他们呀!
但是,到底你是喜欢呢还是不喜欢呢?情愿呢还是不情愿呢?
没有答案!
如果你问另一个老人,他不和子孙住一起,不负责带孩子。你问他生活开心吗?
估计又是另一通的含糊其词,基本上是不太会有人正面回答:我开心!或是我不开心!
这是为什么?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这很难吗?!
我问过我的老师BOB,问过好几个年龄已经上七十的美国老人,问:如果给你选择,你愿意和孩子住在一起吗?
回答是一致的:不愿意!有一位,还很幽默地回答:最好一年里和老婆也分开一段时日,只享受和自己独处。
爽快!不是吗?!
中国人很奇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天,高高在上,扮演的是神的角色。什么东西都是直接给你决定了,孩子只有遵从的份;到老了,就反过来,老人的生活意义全部在小辈身上,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悲伤着孩子们的悲伤。但心里总有空空的,永远都是挥之不去的寂寞。
中国的父子孙三代相互关系太亲,亲到失去尊重。
比如说,父母帮我们这一代照看孩子,普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是老人应尽的义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若拿不出不容抗拒的理由,只是出于自己的心意,那是要遭到非议的。
又如,我们若是临时起意想出去玩,把孩子往父母那一扔,说一句:我走了,孩子交给你们了。父母们就得乖乖接招,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里面,从来不存有“尊重”两字的考虑。
我的父母、公婆都是这样的人,除了公公,他的生活重心仍在工作,他肯定自己的价值。其他仨位,估计很难有真正的开心生活。
不开心,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怎样才算开心,怎样才是他们心里要的如意的生活。
父母对子女,那就更没有“尊重”两字了。说重一些,有时就是来搞破坏的。破坏主要是争对孩子小的时候,两代人发生的育儿观念上的不同。老人根本不需要听你的那套教子言论,全部推翻,一切按自己的经验而行。管你之前是花多少力气才帮孩子建立起的习惯。
美国的老人,他们也会帮你照顾孩子,大概一年几天是他们的义务,让你们小两口去度个假,也是需要提前预约。临时起意的事,那真的就要看父母的脾气和心情了。
但他们一定会遵照你的嘱咐,一点都不会含糊,更不会自作主张。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中国婆婆对外国儿媳的育儿感悟。其他都不详述,只写最触动我的一段。
外婆(老美)来看女儿一家,带着小外孙去商场玩,孩子看重了一件玩具。但外婆不能直接买给孩子,必须征得孩子的妈妈(她女儿)同意。结果孩子妈妈说,孩子刚刚得到了一件新礼物,这份礼物就等到圣诞节再送给吧。三方都欣然接受。
送礼物给外孙,还要经过女儿的同意,这种尊重真得令人震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