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故地重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算起来,用炼制元气丹去购买法器然后提取元气来提升这种方法的确有些吃亏。他想到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收集那些法器废品,然后注入元气恢复法器功能之后再拿去拍卖,这样,就能够赚到买下其它同等法器的钱。因为元气注入法器,会比他抽起法器中的元气要简单容易而且量少。
当然,还有一个可以同步实施的,就是买一个法器之后抽取里面的元气再注入元气,然后再卖掉,这相当于一个法器赚了双份元气。
因为宣州现在只有他们一家拍卖行,而拍卖行有个规矩,就是开始拍卖行的人不能够自己参与竞拍,也不能委托自己的人参与竞拍。否则的话会对拍卖行的声誉有极大损害。
因此,杨仙茅决定到其他的地方去参加拍卖会,购买法器实施自己的计划。
他上次硬吃韩家一万七千两银子,再加上其后他炼制提升丹药级别后出售,并组织了几次拍卖会,又卖得了一大笔银子,足够修建整个宅院了。
这项工作当然交给了父亲杨明德,按照原先的宅院规划示意图进行修建。他还根据蓑笠翁喜欢钓鱼的爱好,特意修改了宅院布局,专门修建一湾湖水,而且连通城里的清水河支流,使得湖水保持清亮,有鱼有虾。
蓑笠翁知道后,一向平淡而满是皱纹的脸终于露出来微笑。
安排妥当后,杨仙茅提出了要出去游历的想法。
文馨问他准备到哪里去?杨仙茅说要去钱塘府。
钱塘府,吴越国以前的京城。
文馨沉吟片刻,抬头望着他,说:“能带我去吗?我想回去瞧瞧。”
文馨是吴越国的前公主,在钱塘府长大,吴越国纳土归降之后,离开了京城,漂泊在外,最后落户到了杨仙茅家,听说杨仙茅要回钱塘府去,便生出这个念头。
杨仙茅之所以选择钱塘府作为目标,那就是因为钱塘府是整个大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肯定有大的拍卖行,而且杨仙茅在那呆了十年,对那座城市很熟悉。在那里,有一种第二故乡的感觉,同时,那距离宣州也不太远,如有什么急事,可以及时赶回家了。
没想到文馨动了思乡之情,提出要跟他一起去,杨仙茅当然没办法拒绝,他也很愿意跟这位忧伤而美丽的公主重回故里。
现在,杨仙茅家已经有钱了,家里买了马车,雇佣了一个信得过的马车夫,而杨仙茅则骑着他的赤阳驴出发前往钱塘府。
一路山清水秀,越往前走,文馨的情绪就越显得黯然,不过她总是刻意的让自己不显露出这种伤感来。他并不愿意让人感觉到她的伤痛,更不愿看见别人同情的目光。
文馨在杨家这些日子里,除了每日三餐下楼吃饭之外,其他的时间则都在二楼自己的闺房中写字作画看书。因为她的身份一直高度保密,并没有人知道,所以也没有什么访客。
在这些日子里,她就像一只锁在笼中的小鸟,虽然衣食无忧,却是自我禁锢,现如今她能够跟杨仙茅一起出游,仿佛重新回到自由天地之间,感觉到了一种来自心中的轻松之感,不过,这种感觉已经被浓浓的乡情冲淡替代。
杨仙茅见她望着窗外青山,眼中流露出伤感,便总找些话引开她的注意力,可往往是他说上十句八句,文馨也没有回一句。
这一日,两人终于来到了钱塘府。
马车进了城门,文馨便下了车,要自己走走。于是杨仙茅便让车夫牵着马后面慢慢跟着,而他下了毛驴,把赤阳驴栓在马车后面跟着,自己则跟文馨一起沿着整齐宽阔的街道往前漫步。
此刻已是深秋时节,树叶开始飘落。现在的钱塘府已经不是京城,当然也就再没有像吴越国时得到特别关照,那时有人细心的打扫街道,使得整个皇城保持威严。而现在的钱塘府,只是大宋朝的一个普通的城市而已。没有了它的特权,也就象树上的枯叶和坠落的花朵,凋零在街道之上,落英无人拾。
两人就在已经寒冷刺骨秋风中,行走在满是落叶的街上,不时来往的行人,拢着手,形色匆匆。
街边比以前多了不少乞丐和难民,在日渐寒冷的秋风中,嘴唇发乌,簌簌发抖。可怜巴巴的眼光望着街上来往的行人。
要是在以前,文馨上街的时候,是不会把她高贵目光落在这些人身上的。而实际上,在最初她当公主的时候,仅有的几次出城游历,街道上都是被清空了的,御林军沿街警戒,这些乞丐早就已经撵走了,没了踪影,她也就很难得去关注他们。而现在,这一切特权荣耀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的目光也得到了自由,可以观察任何一个让他有兴趣的东西。
在来到钱塘府的路上,文馨还是很伤感的,可是,到了京城之后,这种伤感之情反倒淡了许多,或许身在其中,这乡情反倒淡了一些。
文馨在一家胭脂水粉店门前站住了,怔怔地望着。
店小二上前招呼,她并不理睬,只是怔怔地望着那店铺,半晌,才轻叹一口气,又接着往前走。
杨仙茅跟在他身边,听他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好像在跟杨仙茅说话:“那年中秋,我跟母后去亲王家赴宴,宴席的间隙,我偷偷带着两个宫女跑出来,便是到这里来买了胭脂水粉。虽然这的胭脂水粉断不如皇宫里的,可要的就是这种自己上街买东西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往事还历历在目。”
杨仙茅没有回答,他也知道这时候其实是不需要他回答的,他只需要做一个好的听众就可以了。
经过一家凉粉铺,文馨又站住了,似乎在自言自语的说道:“这里的凉粉特别好吃。有一年夏天,我陪母后跟着父皇出去打猎,路上,我却带着贴身宫女,女扮男装跑进城找吃的,便是在这家凉粉铺吃的。这凉粉在酷夏里吃是上好的,只是现在已到了深秋,或许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杨仙茅见她说得伤感,便笑笑说道:“或许深秋时吃,反倒有另外一种滋味呢。我听说有些人还刻意的在冬天从南方买西瓜来吃呢,在冰雪地里捧着西瓜吃,感觉很奇异。又有些人,在大夏天里,围着火炉涮着火锅,吃得汗流浃背的,那也是很开心的。”
文馨听他说这话不由有些心动,说:“你的意思是说就算现在已经很冷,我们却还可以吃着凉粉吗?”
杨仙茅指着店铺里坐着的几个正在吃凉粉的人,说道:“看看他们就知道是不是美味了。”
文馨扭头瞧去,果然见到几个人吃得啧啧连声,似乎余味无穷,不由更是心动,说:“我倒没在这么冷的天吃凉粉,要不我们去试试?”
杨仙茅点头,两人迈步进了凉粉铺。这凉粉铺是个夫妻店,并没有请伙计,那妇人就是跑堂,笑呵呵过来招呼两人坐下。
凉粉铺里坐着的几个人被白衣如雪的文馨那超凡脱俗的清纯所震撼,不时拿眼偷瞄他,还低声议论着,神情满是赞叹。
杨仙茅点了两碗凉粉,然后跟文馨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文馨先抿了一小口,柳眉微蹙,似乎一时还不能适应这么冷的天吃凉粉。不过,随即她的嘴角便绽开了一丝温柔的笑容。
又舀了一勺送进了嘴里,美目微合,慢慢的品味着。杨仙茅便知道她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另类的美食感觉了,便展颜一笑低声问道:“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感觉怪怪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不好吃,再吃几口,就觉得很是新鲜,味道一如既往的美味。”
两人正吃得高兴,互听得有人进来,笑呵呵说道:“这位客官,可需要字画吗?”
杨仙茅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书生腋下夹着几个卷轴,手里捧着一个卷轴,脸色涨红地对他说着。而他身后还有另一个书生,同样也是夹着几个卷轴正陪笑瞧着他。只是那书生年纪要大一些,大概有三十开外了。
杨仙茅自己对字画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不过文馨很精于此道,而现在文馨回到钱塘之后似乎很有些伤感,便想分开他的注意力,找些事来分开注意力,于是便招手说道:“好呀,拿来我瞧瞧。”
那书生听了之后,赶紧将手里的卷轴递了过去,涨红着脸望着他。
杨仙茅将那卷轴展开,却是一幅字,写的是一首诗。诗曰:
年少嗟羁旅,烟宵进未能。
江楼千里月,雪屋一龛灯。
远信凭边雁,孤吟寄岳僧。
炉灰愁拥坐,砚水半成冰。
杨仙茅对书法倒没有什么更深的印象,不过这首诗所展现的客居他乡的愁思,却让他心生感触,瞧那书生,见他衣着朴素,却不如何奢华,便笑着问:“这首诗是你写的?”
“正是在下涂鸦之作,兄台愿意买下吗?”
杨仙茅好奇地问他:“瞧你衣着不算简朴,应该不是穷困之人,为何要卖字为生?”
那少年书生顿时涨红了脸,一把抢过卷轴说道:“要买便买,休得多问!”说罢,转身就往外走。
从他进来,一直到他气恼要离开,文馨一直低头吃着凉粉店,不看他半眼,但见他恼羞成怒拿着卷轴要走,忽心中一动,心想这书生倒是有几分傲骨,或许当真是为情势所迫,这才被迫卖字,就像当初自己为了答谢杨仙茅救命之恩而作画出售一般,心中升起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放下手中的汤勺说了一声:“回来!我要买你的这幅字。”
算起来,用炼制元气丹去购买法器然后提取元气来提升这种方法的确有些吃亏。他想到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收集那些法器废品,然后注入元气恢复法器功能之后再拿去拍卖,这样,就能够赚到买下其它同等法器的钱。因为元气注入法器,会比他抽起法器中的元气要简单容易而且量少。
当然,还有一个可以同步实施的,就是买一个法器之后抽取里面的元气再注入元气,然后再卖掉,这相当于一个法器赚了双份元气。
因为宣州现在只有他们一家拍卖行,而拍卖行有个规矩,就是开始拍卖行的人不能够自己参与竞拍,也不能委托自己的人参与竞拍。否则的话会对拍卖行的声誉有极大损害。
因此,杨仙茅决定到其他的地方去参加拍卖会,购买法器实施自己的计划。
他上次硬吃韩家一万七千两银子,再加上其后他炼制提升丹药级别后出售,并组织了几次拍卖会,又卖得了一大笔银子,足够修建整个宅院了。
这项工作当然交给了父亲杨明德,按照原先的宅院规划示意图进行修建。他还根据蓑笠翁喜欢钓鱼的爱好,特意修改了宅院布局,专门修建一湾湖水,而且连通城里的清水河支流,使得湖水保持清亮,有鱼有虾。
蓑笠翁知道后,一向平淡而满是皱纹的脸终于露出来微笑。
安排妥当后,杨仙茅提出了要出去游历的想法。
文馨问他准备到哪里去?杨仙茅说要去钱塘府。
钱塘府,吴越国以前的京城。
文馨沉吟片刻,抬头望着他,说:“能带我去吗?我想回去瞧瞧。”
文馨是吴越国的前公主,在钱塘府长大,吴越国纳土归降之后,离开了京城,漂泊在外,最后落户到了杨仙茅家,听说杨仙茅要回钱塘府去,便生出这个念头。
杨仙茅之所以选择钱塘府作为目标,那就是因为钱塘府是整个大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肯定有大的拍卖行,而且杨仙茅在那呆了十年,对那座城市很熟悉。在那里,有一种第二故乡的感觉,同时,那距离宣州也不太远,如有什么急事,可以及时赶回家了。
没想到文馨动了思乡之情,提出要跟他一起去,杨仙茅当然没办法拒绝,他也很愿意跟这位忧伤而美丽的公主重回故里。
现在,杨仙茅家已经有钱了,家里买了马车,雇佣了一个信得过的马车夫,而杨仙茅则骑着他的赤阳驴出发前往钱塘府。
一路山清水秀,越往前走,文馨的情绪就越显得黯然,不过她总是刻意的让自己不显露出这种伤感来。他并不愿意让人感觉到她的伤痛,更不愿看见别人同情的目光。
文馨在杨家这些日子里,除了每日三餐下楼吃饭之外,其他的时间则都在二楼自己的闺房中写字作画看书。因为她的身份一直高度保密,并没有人知道,所以也没有什么访客。
在这些日子里,她就像一只锁在笼中的小鸟,虽然衣食无忧,却是自我禁锢,现如今她能够跟杨仙茅一起出游,仿佛重新回到自由天地之间,感觉到了一种来自心中的轻松之感,不过,这种感觉已经被浓浓的乡情冲淡替代。
杨仙茅见她望着窗外青山,眼中流露出伤感,便总找些话引开她的注意力,可往往是他说上十句八句,文馨也没有回一句。
这一日,两人终于来到了钱塘府。
马车进了城门,文馨便下了车,要自己走走。于是杨仙茅便让车夫牵着马后面慢慢跟着,而他下了毛驴,把赤阳驴栓在马车后面跟着,自己则跟文馨一起沿着整齐宽阔的街道往前漫步。
此刻已是深秋时节,树叶开始飘落。现在的钱塘府已经不是京城,当然也就再没有像吴越国时得到特别关照,那时有人细心的打扫街道,使得整个皇城保持威严。而现在的钱塘府,只是大宋朝的一个普通的城市而已。没有了它的特权,也就象树上的枯叶和坠落的花朵,凋零在街道之上,落英无人拾。
两人就在已经寒冷刺骨秋风中,行走在满是落叶的街上,不时来往的行人,拢着手,形色匆匆。
街边比以前多了不少乞丐和难民,在日渐寒冷的秋风中,嘴唇发乌,簌簌发抖。可怜巴巴的眼光望着街上来往的行人。
要是在以前,文馨上街的时候,是不会把她高贵目光落在这些人身上的。而实际上,在最初她当公主的时候,仅有的几次出城游历,街道上都是被清空了的,御林军沿街警戒,这些乞丐早就已经撵走了,没了踪影,她也就很难得去关注他们。而现在,这一切特权荣耀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的目光也得到了自由,可以观察任何一个让他有兴趣的东西。
在来到钱塘府的路上,文馨还是很伤感的,可是,到了京城之后,这种伤感之情反倒淡了许多,或许身在其中,这乡情反倒淡了一些。
文馨在一家胭脂水粉店门前站住了,怔怔地望着。
店小二上前招呼,她并不理睬,只是怔怔地望着那店铺,半晌,才轻叹一口气,又接着往前走。
杨仙茅跟在他身边,听他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好像在跟杨仙茅说话:“那年中秋,我跟母后去亲王家赴宴,宴席的间隙,我偷偷带着两个宫女跑出来,便是到这里来买了胭脂水粉。虽然这的胭脂水粉断不如皇宫里的,可要的就是这种自己上街买东西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往事还历历在目。”
杨仙茅没有回答,他也知道这时候其实是不需要他回答的,他只需要做一个好的听众就可以了。
经过一家凉粉铺,文馨又站住了,似乎在自言自语的说道:“这里的凉粉特别好吃。有一年夏天,我陪母后跟着父皇出去打猎,路上,我却带着贴身宫女,女扮男装跑进城找吃的,便是在这家凉粉铺吃的。这凉粉在酷夏里吃是上好的,只是现在已到了深秋,或许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杨仙茅见她说得伤感,便笑笑说道:“或许深秋时吃,反倒有另外一种滋味呢。我听说有些人还刻意的在冬天从南方买西瓜来吃呢,在冰雪地里捧着西瓜吃,感觉很奇异。又有些人,在大夏天里,围着火炉涮着火锅,吃得汗流浃背的,那也是很开心的。”
文馨听他说这话不由有些心动,说:“你的意思是说就算现在已经很冷,我们却还可以吃着凉粉吗?”
杨仙茅指着店铺里坐着的几个正在吃凉粉的人,说道:“看看他们就知道是不是美味了。”
文馨扭头瞧去,果然见到几个人吃得啧啧连声,似乎余味无穷,不由更是心动,说:“我倒没在这么冷的天吃凉粉,要不我们去试试?”
杨仙茅点头,两人迈步进了凉粉铺。这凉粉铺是个夫妻店,并没有请伙计,那妇人就是跑堂,笑呵呵过来招呼两人坐下。
凉粉铺里坐着的几个人被白衣如雪的文馨那超凡脱俗的清纯所震撼,不时拿眼偷瞄他,还低声议论着,神情满是赞叹。
杨仙茅点了两碗凉粉,然后跟文馨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文馨先抿了一小口,柳眉微蹙,似乎一时还不能适应这么冷的天吃凉粉。不过,随即她的嘴角便绽开了一丝温柔的笑容。
又舀了一勺送进了嘴里,美目微合,慢慢的品味着。杨仙茅便知道她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另类的美食感觉了,便展颜一笑低声问道:“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感觉怪怪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不好吃,再吃几口,就觉得很是新鲜,味道一如既往的美味。”
两人正吃得高兴,互听得有人进来,笑呵呵说道:“这位客官,可需要字画吗?”
杨仙茅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书生腋下夹着几个卷轴,手里捧着一个卷轴,脸色涨红地对他说着。而他身后还有另一个书生,同样也是夹着几个卷轴正陪笑瞧着他。只是那书生年纪要大一些,大概有三十开外了。
杨仙茅自己对字画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不过文馨很精于此道,而现在文馨回到钱塘之后似乎很有些伤感,便想分开他的注意力,找些事来分开注意力,于是便招手说道:“好呀,拿来我瞧瞧。”
那书生听了之后,赶紧将手里的卷轴递了过去,涨红着脸望着他。
杨仙茅将那卷轴展开,却是一幅字,写的是一首诗。诗曰:
年少嗟羁旅,烟宵进未能。
江楼千里月,雪屋一龛灯。
远信凭边雁,孤吟寄岳僧。
炉灰愁拥坐,砚水半成冰。
杨仙茅对书法倒没有什么更深的印象,不过这首诗所展现的客居他乡的愁思,却让他心生感触,瞧那书生,见他衣着朴素,却不如何奢华,便笑着问:“这首诗是你写的?”
“正是在下涂鸦之作,兄台愿意买下吗?”
杨仙茅好奇地问他:“瞧你衣着不算简朴,应该不是穷困之人,为何要卖字为生?”
那少年书生顿时涨红了脸,一把抢过卷轴说道:“要买便买,休得多问!”说罢,转身就往外走。
从他进来,一直到他气恼要离开,文馨一直低头吃着凉粉店,不看他半眼,但见他恼羞成怒拿着卷轴要走,忽心中一动,心想这书生倒是有几分傲骨,或许当真是为情势所迫,这才被迫卖字,就像当初自己为了答谢杨仙茅救命之恩而作画出售一般,心中升起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放下手中的汤勺说了一声:“回来!我要买你的这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