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0章 专家的检验(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毕竟人这种生物的颈椎是非常脆弱的,以过分的角度拧着脑袋瞄准射击,终归不是一个好事。尤其是一把年纪的费德洛夫,随着内务部的工作人员拿来一支莫辛纳甘,他亲自分别持枪做了姿势比对。
费德洛夫年轻时也是扛枪打仗过的,如今一把年纪又手持莫辛纳甘做射击状,他觉得自己的脖子被拧的咔咔响。年轻时没有这种不是感觉,而今年纪大了,真不再适合持枪。
没有比较就难以发现差别,他手持突击步枪的时候脖子即舒服多了。
“啊!看起来高基线第一个好处。但是别列科夫将军。”
“您请讲。”
“您看。”说着,费德洛夫左手持枪,右手抚摸着照门,“瞄准基线比枪管高了近三厘米,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我瞄准敌人的鼻子,结果子弹击中的确是下巴。”
“不!看起来可能是这样的结果,其实不是!”杨明志马上反驳。
费德洛夫其实不知,他所提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他觉得这就是个天大的问题:“尊敬的将军,如果枪械参与打靶,射手明明瞄准的是中心,结果弹着点确实七环,这也合理吗?”
杨明志深深的摇摇头:“这就要看射手是射击多远的靶子?”
“哦,是调整标尺,我还是很奇怪,为什么你的标尺上面,最基础的竟标注的是一百?您如何解释?”
“嘿嘿!这就是精妙的地方了。”
“说吧!你快说!”
这话是从乌斯季诺夫嘴里说出来的,可见,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只是费德洛夫一直保持着严肃冷静罢了。
杨明志耸耸肩,故意有些显摆自己的能耐:“同志们,我可从未说过,枪械的瞄准基线和枪管是互为平行的关系。在我的设计里,枪管和基线存在一个极小的角度。在枪管正常,环境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我瞄准一百米的靶标,子弹必定击中靶子的圆心。”
“所以……”费德洛夫突然睁大眼睛,“您设计的枪械,根本就是以不进行任何调整,能够精确击中一百米外目标作为设计理念的?”
“对。如果超过了这一距离,射手调整标尺即可。这是一套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感谢我的数学老师,让我有着不错的微积分计算能力。所以,我实际是先设计出了枪械理想状态下的弹道曲线,才具体设计枪械的。我现在非常有自信,对西蒙诺夫同志研发的子弹更是很有自信。如果环境的风速和湿度的影响极为弱小,射手把标尺调整到一千,我坚信,子弹能够击毙一千米外的敌人。”
杨明志的这套说辞让人眼前一亮,乌斯季诺夫是如此,旁听的贝利亚更是心情激动。
贝利亚真是太好奇了,难不成别列科夫将军还是个数学家?
“可是,那么远的距离,我们必须依靠瞄准镜。”费德洛夫提醒说。
“当然,请您看看枪械的左侧,我可是给我军的PU瞄准镜预留了安装部位。其实它完全能改造成精确步枪,就如您看到的轻机枪,零件稍加改造,它就是半自动的狙击步枪了!”
“嗯?!”又是一个冲击头脑的惊喜,不仅是费德洛夫,其他人亦是眼前一亮。
别列科夫提出了枪族的概念,现在,狙击枪也要加入这一“家族”了?很明显,这方面的发展潜力真的非常巨大,别列科夫能用三个星期搞出两款枪械,再用一周搞出新的,难道是难事?
杨明志继续说:“我们继续谈谈枪管与基线的问题。其实费德洛夫同志,您说的不无道理。在很近的距离,可能只有二三十米,的确会出现我明明瞄准敌人的鼻子,却击中下巴的情况。随着距离逐渐拉长到一百米,瞄准位置和子弹实际落点的距离会越来越缩短。过了一百米的距离,两者的距离又会逐渐拉大,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标尺进行瞄准补正了。”
“是!我当然明白。”费德洛夫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你这个年轻人,似乎和他人很不一样,甚至和我也完全不同。”
“也许是因为我在战场摸爬滚打时间太久的缘故吧。”杨明志轻轻叹口气,“我曾是基层战士,怎样的枪械好用,我最有发言权了。现在我亲手制造枪械,当然要造得让战士们用着舒服。其实,在我看来,战斗发生在一百米距离内,士兵想要很好的瞄准是困难的,即便老兵也难以冷静的精确瞄准。
这时候,瞄准基线比枪管高一点,子弹落点问题的弊端完全可以忽略。毕竟敌人往往有180厘米高,基线和枪管3厘米的问题算是问题么?再说,如此近距离,士兵操持突击步枪定会采取全自动模式,如同冲锋枪般作战。
诸位,你们有谁相信,手持冲锋枪的士兵在疯狂扫射时会考虑到瞄准吗?不会的,他们会向一个大概区域扫射,以子弹数量达成概率命中。
所以诸位不必苛求我的新枪太多。在一百米距离内,它就是极好的冲锋枪,超过了一百米,又在四百米内,它的精度不比SVT40糟糕,超过了四百米,子弹依旧具有杀伤性。它是综合性能卓越的枪械。”
杨明志的话说完了,费德洛夫深深地点点头,又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引得其他人跟着鼓掌,仿佛所有被邀来的专家的,都对杨明志的成果表示了最终的认同。
其实不然,费德洛夫还是相信自己的双眼。
“别列科夫同志,您很有自信,也许您对您枪械的解析也是十分正确的。但是,雄辩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事实胜于雄辩,我对明日的靶场实验充满了信心!”
“啊!谢谢您的认可。”杨明志高兴得,一张脸情不自禁乐开花。
“哈哈,您还是太乐观了。”费德洛夫又笑着摇了摇头,“您的枪械设计的确与众不同,各方面都很精妙,设计理念即为特殊。您要么将开创一个历史,要么因经不过靶场考验成为失败者。现在我非常担心,一切都在于您使用的子弹。”
话是费德洛夫说的,即便西蒙诺夫时分敬重这位老爷子,他还是站出来表示自己的反对。
“费德洛夫同志,我使用的子弹至少也比托卡列夫同志的手枪子弹性能更好!它是威力折中的步枪弹,即便如此,它的本质还是步枪弹。”
“哦,对不起,我并没有质疑您的能力。原谅我年纪大了吧!同志。在看到靶场实验前,我不得不对您研发的子弹有所担心。我唯独可以断言一个,它的动能绝对比不过全威力步枪弹。”
费德洛夫提出的这一点无人反驳,也没有反驳的意义。
中间威力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比全威力步枪弹的动能弱了不少。削弱的动能降低了后坐力,子弹被做的更小,士兵所携带的弹药量大幅增加。
西蒙诺夫曾研究过日本的6.5毫米的友板弹,这种小口径子弹有着一些特别的性能。近距离击中猪肉,其穿透性是惊人的。但距离拉开后,子弹会在猪肉里面疯狂翻滚,杀伤能力非常惊人。
西蒙诺夫曾认为,苏联应该发展一下小口径子弹,毕竟已经有国家全面装备低于7.62毫米的弹药了。但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们,他们可以在枪械的火力和性价比方面争吵,在子弹的口径始终保持一致。
必须是7.62毫米,这样有冲锋生产经验的工厂,就不必费劲的再开新的枪管生产线。
西蒙诺夫就研发出了中间威力弹,所以杨明志声称的此类子弹的一些特性,就是西蒙诺夫尚未发布的科研成果,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的研究所里有着一批非常无私的家伙,将研究成果大规模的往新生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送。
仔细一琢磨,这也不可能啊!
唯一能够解释的原因,西蒙诺夫觉得,这个别列科夫将军就是自己的知己。
非常可惜,时局原因,西蒙诺夫根本没有更多时间精力用在继续深入研发中间威力弹。当局还是一套老思想,大的就是好,速度就是威力。
上面下达命令,西蒙诺夫就不得不去研发新式反坦克枪,以求用特别巨大的子弹凿开敌人的坦克装甲。
所以,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
仅就杨明志的枪械设计,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交口称赞的。枪械零件结构非常紧凑,拆卸组装方便,弹匣和弹股装填子弹极为迅速,因大量使用冲压加工,枪械生产效率必是惊人。
还是因为从未见过枪械靶场实验的结果,德高望重的费德洛夫根本不敢妄下结论。
他们需要一个靶场实验的结果!
他们这群专家们聚在一起满口的专业术语,贝利亚听得一知半解,至少还是明白,费德洛夫需要实验佐证。
“好了!各位同志请安静。”
贝利亚拍拍手,他一发话,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费德洛夫同志,请您稍等,马上给您看一个文件。”
“文件?”话可是内务人民委员本人所言,文件是什么?怕不是什么坏事吧?
费德洛夫本能的有所担忧,若不是这次是受到斯大林的邀约,他这辈子就不想再见到贝利亚。
很快,贝利亚展示一份文件,根本不管杨明志是否抱怨,当众宣读起来。
此文件就是安全局长梅尔库洛夫所写,冷冰冰的文字直白说明了,内务部凌晨如何用新枪处决德国间谍。
发生这种事杨明志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装满枪械的箱子,刚下火车就被人家内务部合理拉走,处置权完全在贝利亚手里。
最关键的还是在后面对于尸体的描述。
莫看杨明志搞出了突击步枪,他从未用此物射击一头牛或一头熊,射击德军士兵的事更不可能实现。一款枪械是否优秀,它是否能够轻易且高效的击毙敌人,就是最关键的考核标准。
贝利亚的话已经非常清晰了,突击步枪打出的子弹,轻易将间谍打成肉酱。
文件对突击步枪来了一记经典描述,所谓胸口一个小洞,后背是猩红血碗大的血洞,间谍仅仅被击中十四发弹,后背已经是碎肉骨屑状态,场面极为血腥。
文件是贝利亚拿出的,它一定不是说谎,哪怕文字描述的内容非常神奇。
费德洛夫一时间觉得贝利亚在刁难自己,他压着心口的不悦,问道:“消息可靠吗?正面一个小孔,后面一个血洞?”
“难道还是假的?”贝利亚严肃说,“我亲自处决了那两个间谍,是我亲自开枪的。”
“这……”意识到文件描述的就是真实,费德洛夫猛地扭动脖子,双目直勾勾的看着枪械的发明者。“别列科夫同志,您是否意识到这件事?难道,您最初的设计就是为了这一结果?”
“对的。”这一刻杨明志丝毫不谦虚,他也没有任何谦虚的理由。
“所以当您质疑子弹尺寸被缩小后,弹头的威力也会缩小。的确,装药量减少,它的动能的确会降低。但是!”
杨明志故意犹豫了一下,一把所有人的眼神吸引到自己这里,他尤其关注西蒙诺夫的态度。
“我想,西蒙诺夫同志在研发这款子弹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发觉它的巨大潜力。它的确有着很大的潜力,我在枪管的膛线上做文章,弹头出膛后旋转异常剧烈。而且因为弹头较轻,它的初速注定是极快的。各位可以联想一下,一颗远比莫辛纳甘子弹自传更快的子弹,以比莫辛纳甘子弹更快的速度击中一百米或二百米外的敌人,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杨明志因为知道了答案,他说完话就骄傲着笑着看着一脸愁云的众人们。
事实非常的纯粹,他们并不能依赖脑补去联想他们从未见过的事物。
场面陷入一阵尴尬,见得他们没有回答,杨明志只好提出那鲜有人深入研究的理论——空腔效应。
毕竟人这种生物的颈椎是非常脆弱的,以过分的角度拧着脑袋瞄准射击,终归不是一个好事。尤其是一把年纪的费德洛夫,随着内务部的工作人员拿来一支莫辛纳甘,他亲自分别持枪做了姿势比对。
费德洛夫年轻时也是扛枪打仗过的,如今一把年纪又手持莫辛纳甘做射击状,他觉得自己的脖子被拧的咔咔响。年轻时没有这种不是感觉,而今年纪大了,真不再适合持枪。
没有比较就难以发现差别,他手持突击步枪的时候脖子即舒服多了。
“啊!看起来高基线第一个好处。但是别列科夫将军。”
“您请讲。”
“您看。”说着,费德洛夫左手持枪,右手抚摸着照门,“瞄准基线比枪管高了近三厘米,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我瞄准敌人的鼻子,结果子弹击中的确是下巴。”
“不!看起来可能是这样的结果,其实不是!”杨明志马上反驳。
费德洛夫其实不知,他所提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他觉得这就是个天大的问题:“尊敬的将军,如果枪械参与打靶,射手明明瞄准的是中心,结果弹着点确实七环,这也合理吗?”
杨明志深深的摇摇头:“这就要看射手是射击多远的靶子?”
“哦,是调整标尺,我还是很奇怪,为什么你的标尺上面,最基础的竟标注的是一百?您如何解释?”
“嘿嘿!这就是精妙的地方了。”
“说吧!你快说!”
这话是从乌斯季诺夫嘴里说出来的,可见,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只是费德洛夫一直保持着严肃冷静罢了。
杨明志耸耸肩,故意有些显摆自己的能耐:“同志们,我可从未说过,枪械的瞄准基线和枪管是互为平行的关系。在我的设计里,枪管和基线存在一个极小的角度。在枪管正常,环境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我瞄准一百米的靶标,子弹必定击中靶子的圆心。”
“所以……”费德洛夫突然睁大眼睛,“您设计的枪械,根本就是以不进行任何调整,能够精确击中一百米外目标作为设计理念的?”
“对。如果超过了这一距离,射手调整标尺即可。这是一套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感谢我的数学老师,让我有着不错的微积分计算能力。所以,我实际是先设计出了枪械理想状态下的弹道曲线,才具体设计枪械的。我现在非常有自信,对西蒙诺夫同志研发的子弹更是很有自信。如果环境的风速和湿度的影响极为弱小,射手把标尺调整到一千,我坚信,子弹能够击毙一千米外的敌人。”
杨明志的这套说辞让人眼前一亮,乌斯季诺夫是如此,旁听的贝利亚更是心情激动。
贝利亚真是太好奇了,难不成别列科夫将军还是个数学家?
“可是,那么远的距离,我们必须依靠瞄准镜。”费德洛夫提醒说。
“当然,请您看看枪械的左侧,我可是给我军的PU瞄准镜预留了安装部位。其实它完全能改造成精确步枪,就如您看到的轻机枪,零件稍加改造,它就是半自动的狙击步枪了!”
“嗯?!”又是一个冲击头脑的惊喜,不仅是费德洛夫,其他人亦是眼前一亮。
别列科夫提出了枪族的概念,现在,狙击枪也要加入这一“家族”了?很明显,这方面的发展潜力真的非常巨大,别列科夫能用三个星期搞出两款枪械,再用一周搞出新的,难道是难事?
杨明志继续说:“我们继续谈谈枪管与基线的问题。其实费德洛夫同志,您说的不无道理。在很近的距离,可能只有二三十米,的确会出现我明明瞄准敌人的鼻子,却击中下巴的情况。随着距离逐渐拉长到一百米,瞄准位置和子弹实际落点的距离会越来越缩短。过了一百米的距离,两者的距离又会逐渐拉大,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标尺进行瞄准补正了。”
“是!我当然明白。”费德洛夫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你这个年轻人,似乎和他人很不一样,甚至和我也完全不同。”
“也许是因为我在战场摸爬滚打时间太久的缘故吧。”杨明志轻轻叹口气,“我曾是基层战士,怎样的枪械好用,我最有发言权了。现在我亲手制造枪械,当然要造得让战士们用着舒服。其实,在我看来,战斗发生在一百米距离内,士兵想要很好的瞄准是困难的,即便老兵也难以冷静的精确瞄准。
这时候,瞄准基线比枪管高一点,子弹落点问题的弊端完全可以忽略。毕竟敌人往往有180厘米高,基线和枪管3厘米的问题算是问题么?再说,如此近距离,士兵操持突击步枪定会采取全自动模式,如同冲锋枪般作战。
诸位,你们有谁相信,手持冲锋枪的士兵在疯狂扫射时会考虑到瞄准吗?不会的,他们会向一个大概区域扫射,以子弹数量达成概率命中。
所以诸位不必苛求我的新枪太多。在一百米距离内,它就是极好的冲锋枪,超过了一百米,又在四百米内,它的精度不比SVT40糟糕,超过了四百米,子弹依旧具有杀伤性。它是综合性能卓越的枪械。”
杨明志的话说完了,费德洛夫深深地点点头,又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引得其他人跟着鼓掌,仿佛所有被邀来的专家的,都对杨明志的成果表示了最终的认同。
其实不然,费德洛夫还是相信自己的双眼。
“别列科夫同志,您很有自信,也许您对您枪械的解析也是十分正确的。但是,雄辩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事实胜于雄辩,我对明日的靶场实验充满了信心!”
“啊!谢谢您的认可。”杨明志高兴得,一张脸情不自禁乐开花。
“哈哈,您还是太乐观了。”费德洛夫又笑着摇了摇头,“您的枪械设计的确与众不同,各方面都很精妙,设计理念即为特殊。您要么将开创一个历史,要么因经不过靶场考验成为失败者。现在我非常担心,一切都在于您使用的子弹。”
话是费德洛夫说的,即便西蒙诺夫时分敬重这位老爷子,他还是站出来表示自己的反对。
“费德洛夫同志,我使用的子弹至少也比托卡列夫同志的手枪子弹性能更好!它是威力折中的步枪弹,即便如此,它的本质还是步枪弹。”
“哦,对不起,我并没有质疑您的能力。原谅我年纪大了吧!同志。在看到靶场实验前,我不得不对您研发的子弹有所担心。我唯独可以断言一个,它的动能绝对比不过全威力步枪弹。”
费德洛夫提出的这一点无人反驳,也没有反驳的意义。
中间威力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比全威力步枪弹的动能弱了不少。削弱的动能降低了后坐力,子弹被做的更小,士兵所携带的弹药量大幅增加。
西蒙诺夫曾研究过日本的6.5毫米的友板弹,这种小口径子弹有着一些特别的性能。近距离击中猪肉,其穿透性是惊人的。但距离拉开后,子弹会在猪肉里面疯狂翻滚,杀伤能力非常惊人。
西蒙诺夫曾认为,苏联应该发展一下小口径子弹,毕竟已经有国家全面装备低于7.62毫米的弹药了。但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们,他们可以在枪械的火力和性价比方面争吵,在子弹的口径始终保持一致。
必须是7.62毫米,这样有冲锋生产经验的工厂,就不必费劲的再开新的枪管生产线。
西蒙诺夫就研发出了中间威力弹,所以杨明志声称的此类子弹的一些特性,就是西蒙诺夫尚未发布的科研成果,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的研究所里有着一批非常无私的家伙,将研究成果大规模的往新生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送。
仔细一琢磨,这也不可能啊!
唯一能够解释的原因,西蒙诺夫觉得,这个别列科夫将军就是自己的知己。
非常可惜,时局原因,西蒙诺夫根本没有更多时间精力用在继续深入研发中间威力弹。当局还是一套老思想,大的就是好,速度就是威力。
上面下达命令,西蒙诺夫就不得不去研发新式反坦克枪,以求用特别巨大的子弹凿开敌人的坦克装甲。
所以,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
仅就杨明志的枪械设计,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交口称赞的。枪械零件结构非常紧凑,拆卸组装方便,弹匣和弹股装填子弹极为迅速,因大量使用冲压加工,枪械生产效率必是惊人。
还是因为从未见过枪械靶场实验的结果,德高望重的费德洛夫根本不敢妄下结论。
他们需要一个靶场实验的结果!
他们这群专家们聚在一起满口的专业术语,贝利亚听得一知半解,至少还是明白,费德洛夫需要实验佐证。
“好了!各位同志请安静。”
贝利亚拍拍手,他一发话,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费德洛夫同志,请您稍等,马上给您看一个文件。”
“文件?”话可是内务人民委员本人所言,文件是什么?怕不是什么坏事吧?
费德洛夫本能的有所担忧,若不是这次是受到斯大林的邀约,他这辈子就不想再见到贝利亚。
很快,贝利亚展示一份文件,根本不管杨明志是否抱怨,当众宣读起来。
此文件就是安全局长梅尔库洛夫所写,冷冰冰的文字直白说明了,内务部凌晨如何用新枪处决德国间谍。
发生这种事杨明志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装满枪械的箱子,刚下火车就被人家内务部合理拉走,处置权完全在贝利亚手里。
最关键的还是在后面对于尸体的描述。
莫看杨明志搞出了突击步枪,他从未用此物射击一头牛或一头熊,射击德军士兵的事更不可能实现。一款枪械是否优秀,它是否能够轻易且高效的击毙敌人,就是最关键的考核标准。
贝利亚的话已经非常清晰了,突击步枪打出的子弹,轻易将间谍打成肉酱。
文件对突击步枪来了一记经典描述,所谓胸口一个小洞,后背是猩红血碗大的血洞,间谍仅仅被击中十四发弹,后背已经是碎肉骨屑状态,场面极为血腥。
文件是贝利亚拿出的,它一定不是说谎,哪怕文字描述的内容非常神奇。
费德洛夫一时间觉得贝利亚在刁难自己,他压着心口的不悦,问道:“消息可靠吗?正面一个小孔,后面一个血洞?”
“难道还是假的?”贝利亚严肃说,“我亲自处决了那两个间谍,是我亲自开枪的。”
“这……”意识到文件描述的就是真实,费德洛夫猛地扭动脖子,双目直勾勾的看着枪械的发明者。“别列科夫同志,您是否意识到这件事?难道,您最初的设计就是为了这一结果?”
“对的。”这一刻杨明志丝毫不谦虚,他也没有任何谦虚的理由。
“所以当您质疑子弹尺寸被缩小后,弹头的威力也会缩小。的确,装药量减少,它的动能的确会降低。但是!”
杨明志故意犹豫了一下,一把所有人的眼神吸引到自己这里,他尤其关注西蒙诺夫的态度。
“我想,西蒙诺夫同志在研发这款子弹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发觉它的巨大潜力。它的确有着很大的潜力,我在枪管的膛线上做文章,弹头出膛后旋转异常剧烈。而且因为弹头较轻,它的初速注定是极快的。各位可以联想一下,一颗远比莫辛纳甘子弹自传更快的子弹,以比莫辛纳甘子弹更快的速度击中一百米或二百米外的敌人,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杨明志因为知道了答案,他说完话就骄傲着笑着看着一脸愁云的众人们。
事实非常的纯粹,他们并不能依赖脑补去联想他们从未见过的事物。
场面陷入一阵尴尬,见得他们没有回答,杨明志只好提出那鲜有人深入研究的理论——空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