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0章 蘑菇种植事业(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多布洛夫只能竭尽所能保持着安定,脑子里想着的就是在斯大林的办公室目睹的那一幕幕。
局长到底不是普通人,面对领袖不但镇定自若,更是语出惊人。
那番言论着实有趣,通过研发威力夸张的武器,以最大的能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从而迫使其他敌人放下武器,战争就结束了。这种思想乍一看,就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主要思想之一,尔后拿破仑也是该思想的推动者。
但是这套思想明显有误,苏联蒙受了巨大的兵力、人口损失,但是国家并没有崩溃,反抗力度反而越来越强。
如果局长的话只说到这一层面,所说的言论也没有什么精妙的。
关键就在于局长的另一番解释。
科研工作者发明一种武器,它能轻易的毁灭敌人一座城市,谁先掌握这种武器,谁就能率先获得霸权。似乎真的存在这种武器,在物理学的设想中,它不但存在,局长有意表示敌人和盟友已经开始尝试。
苏联该怎么办呢?苏联必须应该拥有它,作为打击敌人的武器,或是迫使潜在的敌人不敢出手。
如果各个大国都拥有这种武器,进攻他国之前肯定要掂量一下后果。
这就是真的危机平衡!
这一刻,多布洛夫彻底想明白了,他猛地问到尚未入眠的杨明志:“局长,您今天地讨的那个武器,可能吗?”
“什么武器?!笨蛋,赶紧睡觉。”
“就是那种,一次毁灭一座城市的武器。”
“存在,怎能不存在呢?多布洛夫,你还是大学毕业生呢?难道你的大学没有原子物理专业。”
“我……局长,我不知道这些。”
“好吧。也许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记得,苏联科学院里有一些接近神的凡人,他们在探索宇宙的真理,能把新的科学发现化作造福生活的技术,也能变成毁灭一切的工具。现在我也不清楚,斯大林本人能否听懂我说的话。”
“这……我不清楚。”
杨明志依旧侧卧着身子,意味深长的说:“亲爱的,寄希望于呼吁和退让以换取和平,现在看来是愚蠢且错误的。只有各大国手里都握着瞬间毁灭他国的武器,才能让所有大国保持理智,才能坐下来针对纷争谈判,而非集结千万军队武力解决问题。这是获得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的唯一可行手段,亦是一个国家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现在的问题是,当其他大国都在奋力研究,而苏联没有相关计划,这样的结果是,即便苏联赢得了这次战争,她面临的战争威胁只会更严重。”
“啊!我懂了。局长,也许您应该当众对领袖说清楚您所知道的一切……”
“不必了。这种事他应该有所耳闻,我想了想,今天我已经非常狂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不会提这件事。”
“什么?!有什么不妥吗?”多布洛夫有些焦急。
“当然不妥!我知道的太多了,我必将再一次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担心。听着,多布洛夫。”
“到。”
“我在斯大林办公室说的那些话,我禁止你对外传播,对任何人都不得说及,否则,内务部将对你不利。”
“是……是!”
“好了,现在睡觉。保持放松,什么都不要想。”杨明志再度嘱咐,结果自己的脑袋却在浮想联翩。
老毛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不是盖的,奥本海默的身边就有一群贝利亚派去的间谍,苏联亦是策反了一些美国科学工作者,或是通过“盟友义务”的感召,使得一些美国人主动提供资料。
再者,苏联在朗道的领导下,也成为核物理的先驱。当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并不能迅速搞出蘑菇。
这里面有着大量的计算,尤其是“临界值”的数值计算,在这其中,碰撞的两个半球体积如何,互相碰撞的速度又是多少。复杂的计算迫使美国倾国之力参与其中,苏联又如何?这种事,不投入巨资,不投入巨量人力物力,是搞不出来的。
而且仅就质量和碰撞速度的两大临界值,美国的科学家们为之疯狂计算,为了应对庞大计算量,客观上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把关键的物质提取出来,比起数据计算量,该操作反而是相对简单。
美国在做这件事,德国人也没有闲着。
杨明志知道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德国确实有完成它的能力,然而在理论层面上,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质量的临界值被德国人算得很大,要凑齐如此多的材料理论上可行,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实际呢,反应的临界质量远比人们想的要小很多。所以基于这一事实,后世的几个大国都纷纷搞出了威力较小却即为灵活的“战术蘑菇”,毕竟临界质量不比一枚155毫米炮弹更重。
“那么,我能提供一些什么帮助吗?撞击速度我可是知道的。但是,如何合理的把数据交给可靠的人,有如何让对方相信这就是临界值速度?怎么想都是艰难的吧?那些专家都是极端严谨的,我就是说一个数字给他们,肯定被当做信口雌黄。难道我还要为之写个论文?呸!我可没有这个能耐,我又不是搞蘑菇的……”
“凡是都有例外,万一那几个科学家被斯大林下达了死命令后不能第一时间搞出名堂,可不得拜托内务部,进一步去美国那边偷资料?这种情况,他们说不定就重视起我提供的数据。他们可以进行逆向计算,一旦和最初的式子相吻合,就等于是一种验证。”
“这件事充满变数,我应该冷静下来,既然那个位面,他们就是以常规武器完成决定性胜利。种蘑菇?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就是我只字不提,战后他们肯定迅速搞出来。”
杨明志想要安静入睡,整个身体也竭力放松,头脑却在高速运转。
他有理由相信,一旦老毛子早早掌握了“种蘑菇”的技术,不拿来使用是不可能的。斯拉夫人和美国人在这一点非常一致,大就是好,威力就是妙,有了就拿出来用。
耗费巨量国帑造出的新式武器瞄准敌人城市狂轰滥炸,以报复敌人对自己城市的屠戮,这种事以俄国人的民族性格绝对干得出来。
例如柯尼斯堡这一注定被德军修筑成堡垒的城市,混凝土堡垒防御群需要su152平射一点点的敲掉,但是用了蘑菇,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会疯狂的使用,在这个疯狂的时代疯狂使用,就是奥本海默也从未重视过使用的后果。这不是一瞬间能歼敌十几万的问题,还在于未来的几十年,又有多少万人被毒害的问题。
没人在乎这些,就像现在,德军还在占领区疯狂屠戮平民,他们也没有重视过这样的后果。
对于杨明志,他见识过了德军针对白俄罗斯平民的大规模屠戮,见到了那些乱葬坑的惨况,还有自己的数万部下悲愤的表情。
国家级的同态报复是苏联禁止的,军队也铭文规定禁止杀俘,但是落实到基层,监管的力度是有限的。
至少,苏联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这个国家不会效仿小胡子的三德子,但是面临需要攻克的城市或集结点,城里的非战斗人员非“勇敢”的赖着不走,死亡就是咎由自取。
平民在高温高压下化作等离子体,某种意义上,这种死亡反而是非常仁慈的,因为“痛苦”的信号尚未由神经传入头脑,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座座城市被瞬间夷为平地,不同于日本多山地的境况,德国多平原丘陵的地理,更便于“蘑菇”施展威力,其破坏力也就更为严重。
城市毁灭,毁灭的不仅仅是多少人,还有德国的文化。
本来嘛,苏联早在1918年就策动支援德国的布尔什维克来一个釜底抽薪,德共坚持了六个月就失势了。流亡到苏联的德共一直想着推翻小胡子暴政,建立一个红色德意志,这一想法亦是被苏联大力支持的。
然而杀红了眼的苏联能够控制自己的拳头?如果德国被炸成一种史无前例的焦土,对于德国,对于苏联,都是灾难性的。
老毛子能否预见到动用了“蘑菇”后的灾难性?杨明志估摸着,就是素以谨慎著称的斯大林,也是不能预见的。
此事何以见得呢?苏联的科学家明显给他详细说明过,然而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已经没有闲心去学习什么“科学前沿”。他挖空心思的希望苏联有着大量新式武器,趁早打赢敌人,只要能迫使敌人投降,就是炸飞一千万敌国人,对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死的不是苏联公民。
杨明志艰难的入睡,经过了深夜两个小时的深思,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就不该显摆自己有大能耐提出这件事。既然木已成舟,斯大林不问我,我就只字不提。问到我了,我现在闪烁言辞尽量糊弄。如果他把科学家都请来了,我……我先装糊涂,见机行事。”
……
见面会结束了,斯大林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克里姆林宫。
贝利亚一度使了几个眼色,这就是在告诉斯大林,一会儿有要事密谈。
时至今日,贝利亚已经不再担任“秘密警察”的头子,他作为内务人民委员,权力变的更大,工作量却降低了不少。
例如军事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还有敌后游击队的行动问题,贝利亚都有着指挥权。但他知道自己的能耐,不会对着乌斯季诺夫指手画脚,也不会干涉波诺马连科。
他起到了很好的监督者的职责,例如某个兵工厂的任务指标完成出现问题,他就派遣当地的内务部人员前去督促,必要时以“逮捕厂长”为手段,很好的打击了怠惰者。
另一个办公室内,仅有斯大林于贝利亚两人。
“现在告诉我吧,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同志。”斯大林说。
“好的,同志。是关于别列科夫的问题,就在刚才,他提到了美国人集结了全国的科研力量,拼命攻坚的一种新式武器。您是知晓这件事的,现在我有重大疑惑,为什么别列科夫知道。”
“这……他在科学院期间,或许有所了解。”斯大林捏着下巴,谨慎的说,接着又陷入思考。
贝利亚摇摇头:“恐怕问题没这么简单。别列科夫太优秀了,优秀的不像样子。他的出现也是一个神奇,我们内务部到现在为止,都无法掌握他在中国时期的资料。”
“什么?难道你还没有掌握?难道卢比扬卡里有一群懒虫?”
“不!斯大林同志。”贝利亚强调说,“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办法。”
“您快说。”
“审问他,命令他如实说明。”
“这不可能!”斯大林拍了一下桌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贝利亚,“他是将军,他没有犯罪,他忠诚于我们!我们不能这样做。如果这么做了,我们军队中的其他外籍人员,他们会怎样看?白俄罗斯人又会怎样看?”
“这件事……或许我们可以做的秘密一些。”
“算了吧。”斯大林摇摇头,“这个别列科夫不是一般的中国人,说不定未来处理中苏关系时,此人还有重大价值。值此关头我不能表现出任何对于别列科夫的不信任,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的拉拢。我不管他的过去如何,我只看到此人对于我国的重大利益。我们应该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记住!”
斯大林目光更加锐利,“美国人援助我们大量的黄油和皮鞋,别列科夫则是中国送给我们的另一份大礼。他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我们需要他。”
“只是现在需要。”贝利亚补充说。
“看来,您还是不信任他。”
贝利亚没有说话,等同于默认了斯大林的推断。
“无所谓,他现在还在内务部的监控中,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下,事情只会向好的一面发展。也许在您看来,他加入了苏联国籍本质还是外国人,这就是他的原罪。”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一次,贝利亚回答的非常果断。
多布洛夫只能竭尽所能保持着安定,脑子里想着的就是在斯大林的办公室目睹的那一幕幕。
局长到底不是普通人,面对领袖不但镇定自若,更是语出惊人。
那番言论着实有趣,通过研发威力夸张的武器,以最大的能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从而迫使其他敌人放下武器,战争就结束了。这种思想乍一看,就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主要思想之一,尔后拿破仑也是该思想的推动者。
但是这套思想明显有误,苏联蒙受了巨大的兵力、人口损失,但是国家并没有崩溃,反抗力度反而越来越强。
如果局长的话只说到这一层面,所说的言论也没有什么精妙的。
关键就在于局长的另一番解释。
科研工作者发明一种武器,它能轻易的毁灭敌人一座城市,谁先掌握这种武器,谁就能率先获得霸权。似乎真的存在这种武器,在物理学的设想中,它不但存在,局长有意表示敌人和盟友已经开始尝试。
苏联该怎么办呢?苏联必须应该拥有它,作为打击敌人的武器,或是迫使潜在的敌人不敢出手。
如果各个大国都拥有这种武器,进攻他国之前肯定要掂量一下后果。
这就是真的危机平衡!
这一刻,多布洛夫彻底想明白了,他猛地问到尚未入眠的杨明志:“局长,您今天地讨的那个武器,可能吗?”
“什么武器?!笨蛋,赶紧睡觉。”
“就是那种,一次毁灭一座城市的武器。”
“存在,怎能不存在呢?多布洛夫,你还是大学毕业生呢?难道你的大学没有原子物理专业。”
“我……局长,我不知道这些。”
“好吧。也许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记得,苏联科学院里有一些接近神的凡人,他们在探索宇宙的真理,能把新的科学发现化作造福生活的技术,也能变成毁灭一切的工具。现在我也不清楚,斯大林本人能否听懂我说的话。”
“这……我不清楚。”
杨明志依旧侧卧着身子,意味深长的说:“亲爱的,寄希望于呼吁和退让以换取和平,现在看来是愚蠢且错误的。只有各大国手里都握着瞬间毁灭他国的武器,才能让所有大国保持理智,才能坐下来针对纷争谈判,而非集结千万军队武力解决问题。这是获得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的唯一可行手段,亦是一个国家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现在的问题是,当其他大国都在奋力研究,而苏联没有相关计划,这样的结果是,即便苏联赢得了这次战争,她面临的战争威胁只会更严重。”
“啊!我懂了。局长,也许您应该当众对领袖说清楚您所知道的一切……”
“不必了。这种事他应该有所耳闻,我想了想,今天我已经非常狂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不会提这件事。”
“什么?!有什么不妥吗?”多布洛夫有些焦急。
“当然不妥!我知道的太多了,我必将再一次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担心。听着,多布洛夫。”
“到。”
“我在斯大林办公室说的那些话,我禁止你对外传播,对任何人都不得说及,否则,内务部将对你不利。”
“是……是!”
“好了,现在睡觉。保持放松,什么都不要想。”杨明志再度嘱咐,结果自己的脑袋却在浮想联翩。
老毛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不是盖的,奥本海默的身边就有一群贝利亚派去的间谍,苏联亦是策反了一些美国科学工作者,或是通过“盟友义务”的感召,使得一些美国人主动提供资料。
再者,苏联在朗道的领导下,也成为核物理的先驱。当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并不能迅速搞出蘑菇。
这里面有着大量的计算,尤其是“临界值”的数值计算,在这其中,碰撞的两个半球体积如何,互相碰撞的速度又是多少。复杂的计算迫使美国倾国之力参与其中,苏联又如何?这种事,不投入巨资,不投入巨量人力物力,是搞不出来的。
而且仅就质量和碰撞速度的两大临界值,美国的科学家们为之疯狂计算,为了应对庞大计算量,客观上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把关键的物质提取出来,比起数据计算量,该操作反而是相对简单。
美国在做这件事,德国人也没有闲着。
杨明志知道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德国确实有完成它的能力,然而在理论层面上,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质量的临界值被德国人算得很大,要凑齐如此多的材料理论上可行,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实际呢,反应的临界质量远比人们想的要小很多。所以基于这一事实,后世的几个大国都纷纷搞出了威力较小却即为灵活的“战术蘑菇”,毕竟临界质量不比一枚155毫米炮弹更重。
“那么,我能提供一些什么帮助吗?撞击速度我可是知道的。但是,如何合理的把数据交给可靠的人,有如何让对方相信这就是临界值速度?怎么想都是艰难的吧?那些专家都是极端严谨的,我就是说一个数字给他们,肯定被当做信口雌黄。难道我还要为之写个论文?呸!我可没有这个能耐,我又不是搞蘑菇的……”
“凡是都有例外,万一那几个科学家被斯大林下达了死命令后不能第一时间搞出名堂,可不得拜托内务部,进一步去美国那边偷资料?这种情况,他们说不定就重视起我提供的数据。他们可以进行逆向计算,一旦和最初的式子相吻合,就等于是一种验证。”
“这件事充满变数,我应该冷静下来,既然那个位面,他们就是以常规武器完成决定性胜利。种蘑菇?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就是我只字不提,战后他们肯定迅速搞出来。”
杨明志想要安静入睡,整个身体也竭力放松,头脑却在高速运转。
他有理由相信,一旦老毛子早早掌握了“种蘑菇”的技术,不拿来使用是不可能的。斯拉夫人和美国人在这一点非常一致,大就是好,威力就是妙,有了就拿出来用。
耗费巨量国帑造出的新式武器瞄准敌人城市狂轰滥炸,以报复敌人对自己城市的屠戮,这种事以俄国人的民族性格绝对干得出来。
例如柯尼斯堡这一注定被德军修筑成堡垒的城市,混凝土堡垒防御群需要su152平射一点点的敲掉,但是用了蘑菇,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会疯狂的使用,在这个疯狂的时代疯狂使用,就是奥本海默也从未重视过使用的后果。这不是一瞬间能歼敌十几万的问题,还在于未来的几十年,又有多少万人被毒害的问题。
没人在乎这些,就像现在,德军还在占领区疯狂屠戮平民,他们也没有重视过这样的后果。
对于杨明志,他见识过了德军针对白俄罗斯平民的大规模屠戮,见到了那些乱葬坑的惨况,还有自己的数万部下悲愤的表情。
国家级的同态报复是苏联禁止的,军队也铭文规定禁止杀俘,但是落实到基层,监管的力度是有限的。
至少,苏联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这个国家不会效仿小胡子的三德子,但是面临需要攻克的城市或集结点,城里的非战斗人员非“勇敢”的赖着不走,死亡就是咎由自取。
平民在高温高压下化作等离子体,某种意义上,这种死亡反而是非常仁慈的,因为“痛苦”的信号尚未由神经传入头脑,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座座城市被瞬间夷为平地,不同于日本多山地的境况,德国多平原丘陵的地理,更便于“蘑菇”施展威力,其破坏力也就更为严重。
城市毁灭,毁灭的不仅仅是多少人,还有德国的文化。
本来嘛,苏联早在1918年就策动支援德国的布尔什维克来一个釜底抽薪,德共坚持了六个月就失势了。流亡到苏联的德共一直想着推翻小胡子暴政,建立一个红色德意志,这一想法亦是被苏联大力支持的。
然而杀红了眼的苏联能够控制自己的拳头?如果德国被炸成一种史无前例的焦土,对于德国,对于苏联,都是灾难性的。
老毛子能否预见到动用了“蘑菇”后的灾难性?杨明志估摸着,就是素以谨慎著称的斯大林,也是不能预见的。
此事何以见得呢?苏联的科学家明显给他详细说明过,然而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已经没有闲心去学习什么“科学前沿”。他挖空心思的希望苏联有着大量新式武器,趁早打赢敌人,只要能迫使敌人投降,就是炸飞一千万敌国人,对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死的不是苏联公民。
杨明志艰难的入睡,经过了深夜两个小时的深思,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就不该显摆自己有大能耐提出这件事。既然木已成舟,斯大林不问我,我就只字不提。问到我了,我现在闪烁言辞尽量糊弄。如果他把科学家都请来了,我……我先装糊涂,见机行事。”
……
见面会结束了,斯大林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克里姆林宫。
贝利亚一度使了几个眼色,这就是在告诉斯大林,一会儿有要事密谈。
时至今日,贝利亚已经不再担任“秘密警察”的头子,他作为内务人民委员,权力变的更大,工作量却降低了不少。
例如军事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还有敌后游击队的行动问题,贝利亚都有着指挥权。但他知道自己的能耐,不会对着乌斯季诺夫指手画脚,也不会干涉波诺马连科。
他起到了很好的监督者的职责,例如某个兵工厂的任务指标完成出现问题,他就派遣当地的内务部人员前去督促,必要时以“逮捕厂长”为手段,很好的打击了怠惰者。
另一个办公室内,仅有斯大林于贝利亚两人。
“现在告诉我吧,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同志。”斯大林说。
“好的,同志。是关于别列科夫的问题,就在刚才,他提到了美国人集结了全国的科研力量,拼命攻坚的一种新式武器。您是知晓这件事的,现在我有重大疑惑,为什么别列科夫知道。”
“这……他在科学院期间,或许有所了解。”斯大林捏着下巴,谨慎的说,接着又陷入思考。
贝利亚摇摇头:“恐怕问题没这么简单。别列科夫太优秀了,优秀的不像样子。他的出现也是一个神奇,我们内务部到现在为止,都无法掌握他在中国时期的资料。”
“什么?难道你还没有掌握?难道卢比扬卡里有一群懒虫?”
“不!斯大林同志。”贝利亚强调说,“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办法。”
“您快说。”
“审问他,命令他如实说明。”
“这不可能!”斯大林拍了一下桌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贝利亚,“他是将军,他没有犯罪,他忠诚于我们!我们不能这样做。如果这么做了,我们军队中的其他外籍人员,他们会怎样看?白俄罗斯人又会怎样看?”
“这件事……或许我们可以做的秘密一些。”
“算了吧。”斯大林摇摇头,“这个别列科夫不是一般的中国人,说不定未来处理中苏关系时,此人还有重大价值。值此关头我不能表现出任何对于别列科夫的不信任,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的拉拢。我不管他的过去如何,我只看到此人对于我国的重大利益。我们应该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记住!”
斯大林目光更加锐利,“美国人援助我们大量的黄油和皮鞋,别列科夫则是中国送给我们的另一份大礼。他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我们需要他。”
“只是现在需要。”贝利亚补充说。
“看来,您还是不信任他。”
贝利亚没有说话,等同于默认了斯大林的推断。
“无所谓,他现在还在内务部的监控中,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下,事情只会向好的一面发展。也许在您看来,他加入了苏联国籍本质还是外国人,这就是他的原罪。”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一次,贝利亚回答的非常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