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大宋好男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河湟》诗。
所谓河湟之地,就是青海和甘肃境内的黄河以及湟水流域,这里水草丰美,盛产良驹,地里位置非常重要。
守住河湟,才能保护河西走廊,保住河西走廊,才能沟通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毫不客气说,河湟之地,关乎西北半壁江山的安全。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将驻守在河湟和河西走廊的人马调走,全力对付安史之乱,结果就是吐蕃趁乱夺取了河湟。
杜牧在诗中提到,丞相元载和唐宪宗都想过收复河湟,却没有成功。后来的大唐王朝根本无力西顾,只有凉州歌舞,还在长安流传不息。
此后几百年,河湟故地都落到了吐蕃诸部的手里。
一直绵延到如今,一个天赐良机出现了,一代枭雄唃厮啰死了,吐蕃各部分崩离析,他的儿子董毡无力维持青唐团结,正是我大宋进军西北,收复陇右的绝佳时机!
……
作为皇家书院的特约讲师,王宁安又一次登上了讲台,给所有学生讲起了青唐的重要。
经过欧阳修的努力,皇家书院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从皇家小学开始,然后是皇家中学,在皇家中学之上,有皇家武学院,皇家数学院,皇家天文学院,皇家水利学院,皇家百工院。
这一次王宁安讲课的地点是在皇家小学,有趣的是前来听课的不只是小学生,还包括其他学院的所有人,尤其是武学院居多,还有不少有志进士的学子,也都跑来了。
学生最小的,比如狗牙儿和小太子,才六七岁,大的却有三四十岁,都已经当爹了。
王宁安觉得国防就要从小教起,只有孩子都懂了,大人才会真正重视。
“我们大宋的都城在洛阳,要保护洛阳的安全,必须构筑一条防御体系,这就是生命线,要让洛阳发展壮大,就必须打通所有商路,这就是发展线。”
“洛阳的生命线,向北,应该推到河套地区,也就是传统的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也是秦代长城一线,向西南方向,必须占据湟水谷地,这里是整个高原最好的马场,水草丰美,适合驻军,拥有了湟水谷地,吐蕃的骑兵就没法威胁西北的安全。要知道唐代安史之乱,吐蕃骑兵就曾经杀入长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洛阳的发展线,向东向南,都是在大宋境内,不需要多说。真正重要的是向西。一条丝绸之路,带来汉唐两代繁荣,打通西域商路,我们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战马,用我们的丝绸,换来重量相当的黄金白银,香料珠宝。大家请看这里,这就是西域的碎叶城,诗仙李白出生的地方。”
王宁安手指着地图上的一点。
学生们伸长了脖颈,瞪大眼睛看着,好些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士子,还是第一次知道碎叶城的位置,顿时引起了好奇之心。
大家从小念着诗仙的佳句,却不知道诗仙出生在哪里……真是好远啊,应该有几千里,上万里的路途,几乎隔了一个大宋朝……山水迢迢,当年这么广阔的土地,都是大唐的疆域吗?
回头看看,大宋如同巴掌一般的国土。
许多人都不由自主低下了头。
难怪大唐称之为大唐!
相比之下,大宋叫得真特么心虚啊!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可是这里的汉家儿郎却没有放弃对故国的思念,他们穿汉服,说汉话,沿袭汉风,努力守卫着疆土。其中以于阗国李氏最为壮烈!他们自称唐之宗属,于阗王李圣天继位之后,积极派遣使臣,重建和中原的联系,他们曾经向后晋进贡,及至太祖皇帝继位,于阗国更是派遣使者,奉上丰厚的贡品,以示臣服。我太祖皇帝曾经派遣157名僧侣,远赴于阗,慰问这些苦苦挣扎的汉家遗民,双方联系密切,心意相连。”
于阗国,许多人都非常陌生。
说起来大宋周围,全都是恶邻,不论是辽国,还是西夏,甚至青唐,都觊觎大宋的财富,试图染指中原。
突然出现一个忠心耿耿的汉家王朝,让学生们倍感振奋。
小太子赵宗垕更是仗着胆子问道:“先生,于阗国如何了?他们还有没有派遣使者了,为什没人说起,难道他们背叛了大宋?”
“没有,他们消耗光了!”
难得,王宁安声音哽咽,“我大宋立国之初,正好是大食国大举东进的日子,他们的骑兵源源不断,涌入西域,于阗国兵不过两万,却要面对十几万的敌军,李圣天率领着人马,浴血奋战几十年,数次击败大食入侵者……奈何于阗国兵力衰微,后援不济,在苦战几十年后,于阗国彻底灭亡了,几十万的汉家儿郎血洒黄沙,殒命疆场,于阗国故地,已经变成了黑汗王朝,汉人灭绝,当年遍地佛寺,家家礼佛的盛况也荡然无存,他们就像是从没有来过一样,被彻彻底底抹杀干净,一点都不留!”
听到了于阗国悲惨的结局,许多学生都忍不住流泪,伤心,课堂的气氛十分凝重。
“于阗国的努力和牺牲并非没有价值,他们靠着几万弱旅,苦撑了近百年,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当时的中原,正是五代十国,混乱不堪。假如没有于阗国的努力,大食骑兵就会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杀进中原,结果如何,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大食人当时攻击于阗国的统帅,就被任命为中国总督……他们已经有了染指中原的野心!于阗国以不足六分之一的兵力,诱敌深入,设下埋伏,一战毙杀这个中国总督,并且杀掉了他手下的四位宗教长老,杀得大食人望风而逃,断绝了进军中原的念头。如果没有于阗国的努力,或许今日的西北,已经是大食人的天下了。”
王宁安语气很沉重,他总结道:“我们汉家儿郎,自从三皇五帝以来,开疆拓土,披荆斩棘,从来不乏勇士,不乏好男儿!我们战胜了犬戎,打败了匈奴,攻灭突厥……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战胜了几乎所有的敌人,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从没有因为艰难而放弃抗争。汉人从来不文弱,如果我们文弱,或许早就像其他的夷狄一样,亡国灭种了。”
“哪怕处在绝境当中,哪怕强敌环视,于阗国也没有放弃战斗,他们没有被消灭,他们只是消耗光了,他们用自己的血,生生筑起了一道长城,捍卫汉家道统,绵延不绝!”
“我们要对青唐用兵,要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要恢复汉唐在西域的统治,要把属于我们的土地拿回来!要去于阗故土,要去祭奠那些浴血沙场的好男儿!”
“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
王宁安低声念了两遍儿,而后轻笑道:“说出此话的人,在不久之前,曾经对着我说,要报好水川之仇,要灭亡西夏,恢复河套故地!待到王师成功的那一刻,告诉他的鬼魂,他才能安息酒泉……我想他已经想清楚了,什么才是好男儿!”
“为国征战,开疆拓土,持三尺钢锋,护卫亿兆黎民,男儿好汉,纵然身死,斗志不息,热血不灭!方为好男儿!”
……
王宁安讲了很多,从收复河湟之地,到经略青唐,再到恢复汉家故土……学生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甚至连一帮小娃娃都瞪圆了眼睛,仔细记下先生的话。
一句东华门唱名,鼓舞了无数的士人,却又寒了无数武人的心。
如今东华门唱名的那位身首异处,终于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
以王宁安的这堂课作为起点,皇家书院,京城的书坊,各大报馆,不遗余力,刊载于阗国的历史,礼部也找出李圣天递交给大宋的国书,送来的玉石珍宝。
人们反复读着几十年前的国书,他们能感觉到于阗国对大宋的忠诚,也能感到他们面对强敌的绝望。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于阗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兵一卒……
当年的大宋,刚刚立国,两次北伐惨败,无力顾及遥远的西域,太祖和太宗只能只能派遣使者,去勉励他们,鼓舞斗志。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一样了,我们要变法图强,要拿回属于汉家的故土!
燕云十六州,河套平原,如今又加上了一个西域故地,于阗故国……
百姓的血液被点燃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刀枪弓箭,学习武艺,在田间地头,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弓箭社,昔日的贼配军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年轻人喜欢缠着解甲归田的老兵,询问疆场征战,学习弓马武艺,渴望着上阵杀敌,立功受赏。
整个社会风气都在快速扭转改变,从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到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一夜之间,仿佛天地都不一样了。
王宁宏,王宁宣,王宁泽,他们率领着8000铁骑,从幽州一路疾驰,赶到了西京,听候差遣。
所过之处,各地的士绅百姓箪食壶浆,犒劳将士。
弄得他们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尤其是进入西京,宽阔的道路两旁摆满了香案,上面放着鲜花美食。街道两旁,鼓乐震天,鞭炮齐鸣。
当将士们昂首阔步,走进城门的一刹那,不知道谁带头大喊,“大宋好男儿!”
“大宋好男儿!”
“好男儿!!”
……山崩地裂一般的欢呼,在那一瞬间,王家军是热泪盈眶的。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河湟》诗。
所谓河湟之地,就是青海和甘肃境内的黄河以及湟水流域,这里水草丰美,盛产良驹,地里位置非常重要。
守住河湟,才能保护河西走廊,保住河西走廊,才能沟通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毫不客气说,河湟之地,关乎西北半壁江山的安全。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将驻守在河湟和河西走廊的人马调走,全力对付安史之乱,结果就是吐蕃趁乱夺取了河湟。
杜牧在诗中提到,丞相元载和唐宪宗都想过收复河湟,却没有成功。后来的大唐王朝根本无力西顾,只有凉州歌舞,还在长安流传不息。
此后几百年,河湟故地都落到了吐蕃诸部的手里。
一直绵延到如今,一个天赐良机出现了,一代枭雄唃厮啰死了,吐蕃各部分崩离析,他的儿子董毡无力维持青唐团结,正是我大宋进军西北,收复陇右的绝佳时机!
……
作为皇家书院的特约讲师,王宁安又一次登上了讲台,给所有学生讲起了青唐的重要。
经过欧阳修的努力,皇家书院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从皇家小学开始,然后是皇家中学,在皇家中学之上,有皇家武学院,皇家数学院,皇家天文学院,皇家水利学院,皇家百工院。
这一次王宁安讲课的地点是在皇家小学,有趣的是前来听课的不只是小学生,还包括其他学院的所有人,尤其是武学院居多,还有不少有志进士的学子,也都跑来了。
学生最小的,比如狗牙儿和小太子,才六七岁,大的却有三四十岁,都已经当爹了。
王宁安觉得国防就要从小教起,只有孩子都懂了,大人才会真正重视。
“我们大宋的都城在洛阳,要保护洛阳的安全,必须构筑一条防御体系,这就是生命线,要让洛阳发展壮大,就必须打通所有商路,这就是发展线。”
“洛阳的生命线,向北,应该推到河套地区,也就是传统的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也是秦代长城一线,向西南方向,必须占据湟水谷地,这里是整个高原最好的马场,水草丰美,适合驻军,拥有了湟水谷地,吐蕃的骑兵就没法威胁西北的安全。要知道唐代安史之乱,吐蕃骑兵就曾经杀入长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洛阳的发展线,向东向南,都是在大宋境内,不需要多说。真正重要的是向西。一条丝绸之路,带来汉唐两代繁荣,打通西域商路,我们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战马,用我们的丝绸,换来重量相当的黄金白银,香料珠宝。大家请看这里,这就是西域的碎叶城,诗仙李白出生的地方。”
王宁安手指着地图上的一点。
学生们伸长了脖颈,瞪大眼睛看着,好些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士子,还是第一次知道碎叶城的位置,顿时引起了好奇之心。
大家从小念着诗仙的佳句,却不知道诗仙出生在哪里……真是好远啊,应该有几千里,上万里的路途,几乎隔了一个大宋朝……山水迢迢,当年这么广阔的土地,都是大唐的疆域吗?
回头看看,大宋如同巴掌一般的国土。
许多人都不由自主低下了头。
难怪大唐称之为大唐!
相比之下,大宋叫得真特么心虚啊!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可是这里的汉家儿郎却没有放弃对故国的思念,他们穿汉服,说汉话,沿袭汉风,努力守卫着疆土。其中以于阗国李氏最为壮烈!他们自称唐之宗属,于阗王李圣天继位之后,积极派遣使臣,重建和中原的联系,他们曾经向后晋进贡,及至太祖皇帝继位,于阗国更是派遣使者,奉上丰厚的贡品,以示臣服。我太祖皇帝曾经派遣157名僧侣,远赴于阗,慰问这些苦苦挣扎的汉家遗民,双方联系密切,心意相连。”
于阗国,许多人都非常陌生。
说起来大宋周围,全都是恶邻,不论是辽国,还是西夏,甚至青唐,都觊觎大宋的财富,试图染指中原。
突然出现一个忠心耿耿的汉家王朝,让学生们倍感振奋。
小太子赵宗垕更是仗着胆子问道:“先生,于阗国如何了?他们还有没有派遣使者了,为什没人说起,难道他们背叛了大宋?”
“没有,他们消耗光了!”
难得,王宁安声音哽咽,“我大宋立国之初,正好是大食国大举东进的日子,他们的骑兵源源不断,涌入西域,于阗国兵不过两万,却要面对十几万的敌军,李圣天率领着人马,浴血奋战几十年,数次击败大食入侵者……奈何于阗国兵力衰微,后援不济,在苦战几十年后,于阗国彻底灭亡了,几十万的汉家儿郎血洒黄沙,殒命疆场,于阗国故地,已经变成了黑汗王朝,汉人灭绝,当年遍地佛寺,家家礼佛的盛况也荡然无存,他们就像是从没有来过一样,被彻彻底底抹杀干净,一点都不留!”
听到了于阗国悲惨的结局,许多学生都忍不住流泪,伤心,课堂的气氛十分凝重。
“于阗国的努力和牺牲并非没有价值,他们靠着几万弱旅,苦撑了近百年,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当时的中原,正是五代十国,混乱不堪。假如没有于阗国的努力,大食骑兵就会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杀进中原,结果如何,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大食人当时攻击于阗国的统帅,就被任命为中国总督……他们已经有了染指中原的野心!于阗国以不足六分之一的兵力,诱敌深入,设下埋伏,一战毙杀这个中国总督,并且杀掉了他手下的四位宗教长老,杀得大食人望风而逃,断绝了进军中原的念头。如果没有于阗国的努力,或许今日的西北,已经是大食人的天下了。”
王宁安语气很沉重,他总结道:“我们汉家儿郎,自从三皇五帝以来,开疆拓土,披荆斩棘,从来不乏勇士,不乏好男儿!我们战胜了犬戎,打败了匈奴,攻灭突厥……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战胜了几乎所有的敌人,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从没有因为艰难而放弃抗争。汉人从来不文弱,如果我们文弱,或许早就像其他的夷狄一样,亡国灭种了。”
“哪怕处在绝境当中,哪怕强敌环视,于阗国也没有放弃战斗,他们没有被消灭,他们只是消耗光了,他们用自己的血,生生筑起了一道长城,捍卫汉家道统,绵延不绝!”
“我们要对青唐用兵,要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要恢复汉唐在西域的统治,要把属于我们的土地拿回来!要去于阗故土,要去祭奠那些浴血沙场的好男儿!”
“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
王宁安低声念了两遍儿,而后轻笑道:“说出此话的人,在不久之前,曾经对着我说,要报好水川之仇,要灭亡西夏,恢复河套故地!待到王师成功的那一刻,告诉他的鬼魂,他才能安息酒泉……我想他已经想清楚了,什么才是好男儿!”
“为国征战,开疆拓土,持三尺钢锋,护卫亿兆黎民,男儿好汉,纵然身死,斗志不息,热血不灭!方为好男儿!”
……
王宁安讲了很多,从收复河湟之地,到经略青唐,再到恢复汉家故土……学生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甚至连一帮小娃娃都瞪圆了眼睛,仔细记下先生的话。
一句东华门唱名,鼓舞了无数的士人,却又寒了无数武人的心。
如今东华门唱名的那位身首异处,终于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
以王宁安的这堂课作为起点,皇家书院,京城的书坊,各大报馆,不遗余力,刊载于阗国的历史,礼部也找出李圣天递交给大宋的国书,送来的玉石珍宝。
人们反复读着几十年前的国书,他们能感觉到于阗国对大宋的忠诚,也能感到他们面对强敌的绝望。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于阗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兵一卒……
当年的大宋,刚刚立国,两次北伐惨败,无力顾及遥远的西域,太祖和太宗只能只能派遣使者,去勉励他们,鼓舞斗志。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一样了,我们要变法图强,要拿回属于汉家的故土!
燕云十六州,河套平原,如今又加上了一个西域故地,于阗故国……
百姓的血液被点燃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刀枪弓箭,学习武艺,在田间地头,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弓箭社,昔日的贼配军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年轻人喜欢缠着解甲归田的老兵,询问疆场征战,学习弓马武艺,渴望着上阵杀敌,立功受赏。
整个社会风气都在快速扭转改变,从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到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一夜之间,仿佛天地都不一样了。
王宁宏,王宁宣,王宁泽,他们率领着8000铁骑,从幽州一路疾驰,赶到了西京,听候差遣。
所过之处,各地的士绅百姓箪食壶浆,犒劳将士。
弄得他们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尤其是进入西京,宽阔的道路两旁摆满了香案,上面放着鲜花美食。街道两旁,鼓乐震天,鞭炮齐鸣。
当将士们昂首阔步,走进城门的一刹那,不知道谁带头大喊,“大宋好男儿!”
“大宋好男儿!”
“好男儿!!”
……山崩地裂一般的欢呼,在那一瞬间,王家军是热泪盈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