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好屠夫 > 第六百零二章 也可蔑汗,不可再冲了

第六百零二章 也可蔑汗,不可再冲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汉人似乎天生不属于草原,汉人天生就是种田的。以战争潜力来说,种田的与游牧的,似乎天生就有劣势。这是大多数人深以为然的道理。

    但是仔细分析,战争潜力的天平,应该是向汉人方向倾斜的。安定的社会,先进的生产力,丰富的食物来源,更多的人口。这些都是汉人的优势。

    在战争问题上,唐之后,游牧就占据了几乎绝对的优势。这个问题不在游牧变强了,也不在其他原因之上,而是应该在汉人自身找关键。

    制度上的原因让中原王朝丧失了许多战争能力,比如动员能力,比如对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掌控能力。

    统治者的思想原因,比如统治者的进取心,统治者对于既有生活方式的安逸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对于整个国家的思想与文化氛围的引导。

    中国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落后,也是这种心态的原因。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挺好,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蛮夷,都是不文明的。

    拒绝改变,拒绝交流。

    中国历史上这种氛围的转变节点,就在宋。这种氛围的主要指导理论,也是在北宋后期逐渐开始形成。致使中国从一个外向型的国家慢慢变成一个内向型的国家。明有继承,清因为自身原因,更加发扬光大。

    郑智兴许没有想过这些东西,但是郑智的心态,俨然是一个外向扩张型的心态。

    一盘散沙的草原,失去了辽国这个名义上的统治者,便更加散乱。

    郑智面对的秃别干,达旦之中势力极大的一个部落,名义上属于辽国统治,但是并不真的听辽国差遣。又因为辽国的统治,因为辽国这个中间人,导致部落之间真正的战争在这百十年相对而言少了太多。

    还因为辽国的统治,百十年前对草原的几场大战。草原上的军事发展陷入了倒退,辽国控制着铁器的出口。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也严格监视着草原部落的军事进步,监视着草原上的大部落,压制着草原的军事崛起。

    这就是两百年辽国对于草原的态度。

    而今郑智面对的秃别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的一个达旦大部落。牛皮甲胄,越来越简易的兵器,简易的木弓弩,箭簇都显得极为简易,多是一个简单的铁质尖头。也没有透甲箭之类的尖锐造型。

    这种情况,直到铁木真统一草原之后,才慢慢有了变化。便是铁木真统一草原的时候,蒙古人真正的精锐部队,也不过四五万人,灭金之战,便是这四五万人完成的。如现在的女真部队,也是这个数目。

    此时的草原,战争能力实在太弱,弱到女真人凭借几万军队,就可以名义上统治草原。弱到铁木真即便在开始纵横草原的时候,也只能对病入膏肓的金国卑躬屈膝。

    女真凭借三万铁骑,便可轻易屠杀二十万人的谟葛失部落,自身几乎毫发无损。

    这就是郑智的信心,此时的草原,再也不是匈奴、突厥。汉唐的对于草原的打击,一直延续到现在。草原一次一次被从东边而来的民族统治,大兴安岭下的契丹,白山黑水的女真,甚至到后来的满人。这些从东边而来的民族,人数从来不多,却是能统治诺大的草原。

    草原几千年,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成吉思汗。几千年中短暂的一瞬间,随即又化为乌有,在历史长河中失落而去。

    但是草原,永远是中原王朝的威胁,草原游牧就如跗骨之蛆一般,永远让中原王朝烦乱忧心。但是纵观历史,获胜的一方,依旧还是中原王朝,甚至草原已然没有资格当中原王朝的敌人了。

    就是秃别干的可汗也可蔑一句笑语,笑话汉人入草原是一个极大的笑话。证明这些不记录自己历史的游牧之人,早已忘记了汉人的威风,忘记了匈奴与突厥的悲哀。这些说着突厥语系的草原达旦,忘记了那强大的突厥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之中的。

    郑智今日再入草原,便是让这些草原上的游牧再一次见识一下汉人的威风。

    “驾!!!”

    没有交流,没有对话,没有谈判。一万五千铁骑在鼓声响起的那一刻,马蹄大作,钢铁洪流直奔那些穿着灰黑色布衣的游牧达旦人而去。

    就如与女真人开战一样,郑智依旧如此果断,如此快速,如此勇武。

    秃别干人反应也不慢,也可蔑心中似乎对于这些奔过来的汉人并不在意,也可蔑这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汉人。是的,他这一辈子没有见过一个汉人!

    也可蔑听说的汉人,实在不怎么样!也可蔑大概也没有听过唐与突厥的故事,三四百年过去了,对于大多数不记载历史的草原部落来说,故事太过久远,久远到人们都忘记了这些故事。

    两方人马相对而来。

    一杆漆黑的羽箭插在了也可蔑的前方不远,那杆羽箭是何其的精致,精致到笔直的箭杆上还涂着黑色的漆,这些漆可以防止腐烂与虫蛀。箭杆后的鹅毛雪白,雪白的鹅毛分了三瓣,用以稳定羽箭在空中飞行的方向。

    也可蔑快马而过,精湛的骑术让他可以轻易俯身拔起插在草地泥土里的羽箭。羽箭的箭矢,狭长精致,分有三棱,锋利非常。只为能透铁甲。

    也可蔑有些疑惑的抬头,远方的汉人,还在一两百步之外,秃别干人的弓弩还未开始。

    但是,天空之中黑色的箭雨已经飞来。

    待得也可蔑反应过来,身后的草原健马之上,一个一个的战士栽倒而下,只留空空的马背。

    这一刻,也可蔑的内心才产生了变化,横扫草原的契丹为何会败,也可蔑大概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点答案。

    “放箭,快放箭!”也可蔑抄起木弓,一边攒射,一边大喊。

    敌人越来越近,箭雨连绵不断。也可蔑的箭矢,终于也能射到敌人身上,却是不见有人栽倒。

    中原的铁甲,是草原人不可想象的。甚至契丹的铁甲,也远远不如大宋的铁甲。大宋为何有这样厚重的铁甲?也是契丹人逼出来的。没有健马,唯一能倚仗的便是越来越厚的铁甲。

    雁门关外,檀渊之前,健马与铁甲的故事太多太多。大宋能保持河北河东不失,能逼着辽人订立檀渊之盟,铁甲立下了最大的功劳。

    军备与勇士的结合,一定会铸就最为强大的军队。

    直到近前,也可蔑才看清这些铁甲的模样,无数的铁片反复叠在一起,挂满全身。巨大的铁盔包裹着整个头颅,甚至脖颈之处也被铁片紧密围了起来。

    郑智在这些铁甲身上花费了无数的钱,花了几年时间,也花了无数的人力。铁甲与步卒是无可奈何的选择。铁甲与健马,才是绝配。

    兴许这一刻,也可蔑心中才升起一丝的后悔。

    郑智把长枪端直,目光紧盯一个秃别干骑士,长枪急速而出。再拔出长枪被高高举起,鲜血从枪刃快速流下,浸湿了郑智的手臂。

    人们大多不明白为何许多长枪枪头上会有红缨,就是为了杀人的时候吸收敌人鲜血用的,防止鲜血流向长枪的握柄。

    郑智的铁枪并没有红缨,却是郑智也喜欢了枪杆上黏黏糊糊的感觉。

    轻骑与重骑的对抗,不应该是这种硬碰硬的冲锋。游击战术是最好的选择。

    奈何郑智健马有多,游击战术对于郑智而言,其实也并不能奏效。

    弯刀砍在铁甲之上,火星四溅,却是不见铁甲倒地。草原人多喜欢用刀,因为草原人没有多余的铁来打造其他造型的武器。刀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上阵作战的武器,也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屠宰牛羊,伐木造车,裁缝毛皮,都得用刀。作战也得用刀,刀才是草原上的必需品,长枪不是,长枪在生活中没有丝毫意义,连摆设都算不上。

    没有大量能捅刺的尖锐长枪,对于铁甲便少了真正的威胁。这也是为何唐朝时期,马槊可以长达四米的原因之一。因为四米的马槊对于突厥来说,作战时候便会占许多优势。

    也可蔑摇摇摆摆从战阵而出,回头再看,心中满是后悔。无数空空的马背告诉也可蔑,他做了一件傻事。

    后方的敌人已经在勒马转向,也可蔑却是并未止步,而是直接打马冲向远处驻足的谟葛失人。

    哪里有三万多男女老幼,漫山遍野的牛羊。从那里撤退,兴许是最佳的选择。

    阿里别契见得秃别干人直奔自己而来,连忙打马上前,想要阻挡冲向自己部落的马蹄,几万马蹄若是就这般撞了过来,后果可想而知。

    “也可蔑汗,也可蔑汗。。。不可再冲了。。。”阿里别契口中大喊,不断招手示意。

    也可蔑自然看得见打马出来的百十号人,也看得见头前不断招手的阿里别契,但是也可蔑早已失去了战意,马步丝毫不停。

    身后四五百步,无数的铁甲马蹄狂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