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海寇 > 第二百五十章 水泥

第二百五十章 水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个大型的木质水轮机,可以同时给三座工厂提供动力,如果按照以前的办法,这样的水轮机似乎只能给一台水力机械提供动力。

    但是于孝天却还是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他想到了天轴这种传动方式。

    天轴其实就是一根架起来的铁质或者钢制的长轴,如果放在地上的话,就是地轴,这种东西是在电动机大量普及使用之前,工厂经常采用的一种动力方式。

    沿着天轴,机器可以摆在天轴下面,在天轴上隔一段距离,会安装有一个皮带轮,上面挂上皮带,机器需要动力的时候,将皮带挂在机器的转轮上,便可以给机器提供动力,使机器开始运转。

    至于皮带,肯定没有后世的那种橡胶皮带,只能想办法解决,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发现鹿皮倒是一种不错的替代品,正好台湾本地就产鹿皮,而且数量很多,故此皮带的问题也就得以就地解决,没有造成太多麻烦。

    这样的办法便解决了以往一架水车,只能给一台机器提供动力的弊病,使得一个大型的水轮,可以为很多台机器提供动力,只要动力可以满足需要,就可以通过增加天轴长度,来为更多机器提供动力。

    这么一来,就可以建起一座相当规模的工厂了,而且也可以开展更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了。

    可以说这套水轮机和天轴系统,为未来海狼的机械化进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起码比起使用畜力和人力要方便多了。

    不过建造这样一座水力工厂并不简单,因为这里面牵扯的各种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于孝天一个人,也根本没有这种精力来做这些事情,而且因为材料的问题,许多部件要采用木材替代,强度怎么样,谁也不清楚。

    于是于孝天便把张铁匠从枪作调了出来,在这里当了总工程师,因为毕竟除了他之外,对机械了解最多的也只有张铁匠了,当初于孝天弄出的那本有关机械方面的笔记,交给张铁匠现在已经有近一年时间了。

    这一年之中,张铁匠可以说是一头扎入到了这个笔记本之中,像是发痴一般的疯狂从中汲取营养。

    他一边看这个笔记本,一边在枪作之中工作,现如今枪作的整体管理工作,已经移交给了他人负责,而他则成了一个闲人,主要负责一些技术指导,另外就是主要负责对枪作和炮作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进行改进。

    有了这本笔记本之后,张铁匠对于机械方面的知识了解更深刻了一些,不但开始知其然,而且还渐渐的知其所以然,许多以前他不理解的地方,现在渐渐的被在看过这本笔记之后,便豁然开朗,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关键是有人想到想不到的问题,一旦想明白了,知道其中的道理,解决起来也就简单多了,所以又了张铁匠这个机械狂人,一些连于孝天都觉得挠头的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多了。

    毕竟张铁匠有着深厚的打铁的经验和底蕴,动手能力之强,于孝天是拍马也赶不上,所以在于孝天看来,一些因为材料和加工方面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了张铁匠手中之后,居然能被张铁匠想办法解决掉。

    另外海狼现在抓在手里面的人才,也不单单只有张铁匠一个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收罗,于孝天手中现在高明的木匠、石匠、建筑工匠也着实不少,有了张铁匠来主持这件事,把这些高手都集中起来,原本看起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也就渐渐的在集思广益之下,被一道道的攻克。

    这也使得这座水力工厂的建设,得以变得不是那么难以逾越了,在年后开始动工之后,这里的工程进展速度,还是相当可观的。

    加上现在人力资源也比较充沛,财力更不用说了,有哪些战争红利支撑,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工地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这里的工程进度,每天都在朝前推进。

    一座水坝在无数劳工如同蚂蚁搬家一般的努力工作之下,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被建成,并且开始拦住了河水,水库开始蓄水。

    至于工厂的主体建筑方面,更不是什么问题,这里有大量唾手可得的木材,而且还专门起提前建起了一座木材烘干厂和木材加工厂。

    另外为了建立这座工厂,海狼还在周边就地取材,建立起了一座大型的砖窑,日夜烧制砖瓦,供应工厂使用。

    当然为了建起这座工厂,于孝天也终于开始鼓捣起了水泥来,烧制水泥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水泥窑的建设,于孝天想要搞出后世大型的水泥窑,现在还不太可能,只能用土法上马,先建起一座立式的土窑,一切因陋就简,先干起来再说。

    至于原料就更简单了,在淡水周边,粘土、石灰石、石膏都可以找到,只需要研磨碎煅烧之后制成熟料,掺上石膏研磨成粉,就可以了。

    现在水车的问题好解决,于孝天让铸炮场那边铸造了一些生铁碾辊,取代原来的石磨,专门在水泥窑这边进行原料破碎和最后的研磨。

    当然燃料方面是个问题,烧制水泥炉温需要很高,要达到一千四百多度以上才行,使用木炭显然不太够用,所以还是要使用煤作为原料。

    但是台湾这个时候没有煤矿,就算是有,暂时也找不到,也开发不出来,只能暂时从陆上购买。

    不过对于储备煤炭这件事,于孝天早在一年多钱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大量从福建购入煤炭,用船只运回到淡水城,专门择地堆积储存了起来。

    虽然中间因为战争停顿了小半年时间,可是目前他们还是已经储备了相当数量的煤炭,烧制水泥这件事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最大的难度还是在水泥窑的建设上面,因为炉温要求较高,普通的炉温远达不到,必须要想办法提高炉温。

    对此幸好他们已经有了经验,在炉前增加了一个预热炉,先把吹入炉中的空气加温,然后再用鼓风机吹入炉中,这么一来,才使得炉温可以达到要求的温度。

    对此别人肯定不知道,但是于孝天却还是了解这些事情的,就算是他没吃过猪肉,也大概知道猪怎么跑的,所以摸索着倒是还能解决,只是可以肯定,这种土法上马的做法,肯定出不了好质量的东西,不过他要求暂时也不是很高,只要能烧出水泥就行,质量稍差也可以对付,总比用粘土和石灰做粘合剂要强。

    另外干这个没有人有经验,他也不可能亲自去烧水泥,肯定需要培养工人,这也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等工人渐渐摸索出经验之后,以后就可以建造更大型的水泥窑,生产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水泥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往往现实却很骨感,水泥窑虽然建了起来,随后投料开始生产,但是结果却很不让人满意,烧制出的水泥质量非常差,甚至出现不能凝固的情况,更不要说作为建筑的粘合剂使用了。

    最初生产出的水泥,经过于孝天亲自带人试验之后,让于孝天非常无语,这些看上去像是水泥的东西,颗粒粗糙,达不到足够细的程度,凝固慢,甚至不能凝固,就连以前他们用的土水泥都赶不上。

    这样的结果让于孝天很是郁闷,他仔细考虑之后,开始带着人寻找问题,后来经过反复烧制了好几窑之后,总算是发现了问题。

    一是炉温还不够高,二是配料的配比有问题,于孝天毕竟不是全才,只是多少知道点水泥是怎么烧制的,但是具体的原料配比他却并不记得,只能摸索着来,所以前期烧制出来的这些窑水泥,配比严重不合适,所以质量肯定不行。

    当他们连续烧了很多窑之后,终于烧制出了可以凝固的水泥,于孝天赶紧让工匠们记下了配比,将其拿去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终于凑合着可以用了。

    另外于孝天有让工匠们对水泥窑结构进行了调整改进,提高了炉前吹风的温度,使得水泥窑的产品质量这才算是稍稍可以让人满意了一些。

    对此于孝天也没有办法,因为一切新东西,在最初试验性的生产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在他这种半吊子水平的带领下,失败的可能性就更高。

    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做出需要的产品,早期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山寨水泥的试验成功之后,水泥窑的产品质量多少算是稳定了下来,开始逐步的出产水泥,并且运到了工地上开始使用。

    但是考虑到这样的土水泥窑烧制的产品质量实在是不让人放心,于孝天特别嘱咐,每一窑烧制出来的水泥,都必须要取样进行试验,确保能用之后,才能送往工地使用,否则的话保不准他建造起来的这座工厂,就可能会成为一座豆腐渣工程。

    台湾岛每年可是要经受不少次台风的洗礼的,要是建成豆腐渣工程,天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到时候房倒屋塌砸死不少熟练工匠的话,他可就赔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