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书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感谢无忧无虑的月票,感谢漠舵主的打赏,前几天双虎我求了一下推荐,这几天果然涨了不少,大家不要停啊,继续、继续……
那匣子上的机关的确堪称巧夺天工,有上百块用作装饰的雕纹需要移动重新拼接,就像是个超级加强版的华容道游戏,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做出来的,难怪里贝克家里这么多代人一直不舍得用暴力手段取出里面的东西,光这个匣子就算是个国宝级的文物了。
当然,再繁复的机关也只是凡人的手笔,当然难不住堂堂的金仙。在天眼之下,秦大仙人可以看到每一块纹饰之下都有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金属线牵引,密密麻麻地看得人眼花缭乱,就像是显微镜下人体内的血管。
虽然有天眼作弊,但秦大仙人还是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重新把纹饰拼接了一遍,原本伊斯兰风格的纹饰是一副奢华的宴会图案,一个大花园里各色人等活灵活现,有喝酒的、有跟舞女调笑的、有交头接耳的,还有烤全羊和烤骆驼等等,就是一副异国的“韩熙载夜宴图”。
但在重新拼接以后,那纹饰的风格大变,居然是一副魏晋名士的聚会画面,二十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一条小溪两边席地而坐,溪流之上漂浮着一个酒杯,其中只有一个人是站着的,那人丰神俊逸,留着三尺长须,手持一支毛笔,似乎在酝酿些什么,在众人中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这个变化太神奇了,比喜羊羊灰太狼五百片的拼图好玩儿多了。原本已经等得昏昏欲睡的小丫头顿时又来了精神,歪着头问道:“大哥哥,他们在干吗?”
“这是曲水流觞,古代的一种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上放置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上来喝掉,传说可以去除身上的晦气。这个图案上都是文人雅士。所以溪水上的杯子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作诗。作不出的就罚酒。”秦雪阳指着匣子上的图案解释道。
听到“曲水流觞”四个字,再想起里贝克说里面是一个卷轴,格里曼因的脸色也有些不对了,原本他也是抱着看个热闹的心态,但现在好像猜到了些什么,指着纹饰上站着的那个人问道:“师父,这个人是不是王右军?”
秦雪阳倒是一愣,没想到格里曼因的国学造诣到了这个地步,要说这个人的另一个名字那是几乎家喻户晓,但这个别号。你问到一般的大学生十有**都不知道,“不错,没想到这个你也懂,我以为你只知道金庸、梁羽生,最多是还珠楼主。”
秦雪阳带着调笑的表扬让格里曼因兴奋不已,师父的每一个小小的肯定都能让他激动好半天,“正巧前几天看书看到了。”得意归得意,但在师父面前还是要保持谦虚谨慎,老徒弟不是一般的中国通。
秦大仙人点点头。笑着道:“那你肯定也猜到这里面是什么了?”
格里曼因刚想说出猜到的答案,让师父再表扬自己几句,但没想到边上的小丫头叫了起来。周晓玥听见格里曼因说出“王右军”的时候就觉得耳熟。这会儿才刚想起来,“王右军!王羲之!兰亭序!”
秦大仙人又意外了,原本还想着再卖弄一下,没想到连这个小丫头都猜到了,但再想想周令辉家的老爷子硬生生把一个零零后教成了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那小丫头知道这些也不奇怪了。
周晓玥惊叫出声后又皱起了眉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让人看着忍不住要把她抱在怀里好好疼爱。“不对啊,兰亭序怎么会在英国?不是说给李世民或者武则天陪葬了吗?”
“答案应该就在里面,我们来看看。”秦雪阳打开了匣子,原本还用仙灵之力包裹着里面的卷轴,生怕那千年的神作一旦重见天日之后就化为灰烬,这在考古界不是没有先例的,曾经有一个考古队打开了一座千年古墓,里面有一张保存如新的桌子,但随着空气的流通,那桌子瞬间化为飞灰。
但没想到那卷轴居然保存得很好,连泛黄的迹象都没有,也不知道那只匣子是什么材料打造的,卷轴边上放着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帛书,秦雪阳小心翼翼地把它捧了出来,放在桌子上轻轻打开,小丫头和格里曼因的脑袋马上就凑了过来,三人一起急不可耐地看了起来,一个千年之谜即将揭开……
王羲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却又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这幅“兰亭序”也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4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人物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浙、江绍、兴越城区)聚会,行禊礼(古代习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聚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去除不详和祈福,实际上就跟春游差不多),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执笔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因此“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
“兰亭序”这篇神作一经问世即名动天下,成为了世人公认的艺术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在绍、兴永欣寺出家为僧,也是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一生没有婚娶,所以临终前将“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
辩才也是个书画双绝的高僧,对“兰亭序”极其真爱,将其秘藏在房梁之上,从不轻易示人。当时历史已经进入了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他对“兰亭序”闻名已久,曾花重金求购,但始终没有成功,于是派了大臣萧翼去想办法把兰亭真迹弄到手。
萧翼接到旨意后,去了当时辩才所在的云门寺,花了很大的功夫跟辩才和尚成为了朋友,在一次下棋的时候,趁辩才不备将“兰亭序”偷走。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当时的书法大家临摹。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真迹以双钩填廓之法摹成几个副本,分赐给皇子和近臣,现在作为国宝之一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兰亭序”就是这其中之一,由于鈐有唐中宗的神龙小印,被称为“神龙本兰亭序”。
虽然摹本出现了很多,但世人从此再也没有见过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传说李世民死后被唐高宗李治当做陪葬品一起放入了昭陵。
但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温韬的刺史,把李世民的昭陵打开了,他下令把里面的陪葬品制成一个目录,但里面并没有“兰亭序”的名字。所以,又有传说称因为李治也极为喜爱“兰亭序”真迹,没舍得将其陪葬昭陵,而是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后来又传到了武则天的手里,直到武则天死后,“兰亭序”才陪葬入了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由于乾陵到目前被证明一直未曾被盗过,所以有专家学者认为“兰亭序”的真迹应该还保存完好,就在武则天的枕头下面。
可是,现在真迹就在秦雪阳三人的面前,前人的猜测看来全部都错了……
原来,智永和尚一生都在临摹“兰亭序”,几乎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在他临终前,将其中临摹得最好的几幅跟真迹一起传给了辩才和尚。
萧翼奉旨专门来结交辩才的时候,辩才和尚就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一个远在长安的天子近臣,跑来地处江南的会、稽,真的以为和尚只会说“你妈贵姓”吗?
但见皇帝已经拉下了脸到了这个地步,辩才知道自己手里的真迹再也保不住了,于是他故意将智永和尚的摹本让萧翼偷走,却把真迹交给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徒弟圆惠,让圆惠拿着真迹还俗后远走天涯,他自己当然不能跑,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老老实实继续做他的大和尚。
唐朝时候的资讯自然没有现代发达,李世民对“兰亭序”真迹也只是久仰大名,并没有亲眼见过,加上智永和尚几可乱真的临摹,于是辩才成功的实施了他的瞒天过海计划。
圆惠和尚是个实诚人,听了师父的话后果然跑得够远,跟着一个商队沿着丝绸之路西出阳关,然后继续一路向西(一路向西,哈哈,激情荡漾的朋友们可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再由水路转到刻赤,最终抵达了君士坦丁堡,在那里定居了下来,老老实实娶妻生子,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一直到里贝克的老祖宗参加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后,把这个装着“兰亭序”真迹的匣子给抢回了英国,在家族的城堡里一藏就是八百多年,让无数中国人猜破了脑袋。至于他是不是从圆惠和尚的后人手里抢的,那就无从考证了。
ps:感谢无忧无虑的月票,感谢漠舵主的打赏,前几天双虎我求了一下推荐,这几天果然涨了不少,大家不要停啊,继续、继续……
那匣子上的机关的确堪称巧夺天工,有上百块用作装饰的雕纹需要移动重新拼接,就像是个超级加强版的华容道游戏,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做出来的,难怪里贝克家里这么多代人一直不舍得用暴力手段取出里面的东西,光这个匣子就算是个国宝级的文物了。
当然,再繁复的机关也只是凡人的手笔,当然难不住堂堂的金仙。在天眼之下,秦大仙人可以看到每一块纹饰之下都有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金属线牵引,密密麻麻地看得人眼花缭乱,就像是显微镜下人体内的血管。
虽然有天眼作弊,但秦大仙人还是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重新把纹饰拼接了一遍,原本伊斯兰风格的纹饰是一副奢华的宴会图案,一个大花园里各色人等活灵活现,有喝酒的、有跟舞女调笑的、有交头接耳的,还有烤全羊和烤骆驼等等,就是一副异国的“韩熙载夜宴图”。
但在重新拼接以后,那纹饰的风格大变,居然是一副魏晋名士的聚会画面,二十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一条小溪两边席地而坐,溪流之上漂浮着一个酒杯,其中只有一个人是站着的,那人丰神俊逸,留着三尺长须,手持一支毛笔,似乎在酝酿些什么,在众人中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这个变化太神奇了,比喜羊羊灰太狼五百片的拼图好玩儿多了。原本已经等得昏昏欲睡的小丫头顿时又来了精神,歪着头问道:“大哥哥,他们在干吗?”
“这是曲水流觞,古代的一种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上放置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上来喝掉,传说可以去除身上的晦气。这个图案上都是文人雅士。所以溪水上的杯子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作诗。作不出的就罚酒。”秦雪阳指着匣子上的图案解释道。
听到“曲水流觞”四个字,再想起里贝克说里面是一个卷轴,格里曼因的脸色也有些不对了,原本他也是抱着看个热闹的心态,但现在好像猜到了些什么,指着纹饰上站着的那个人问道:“师父,这个人是不是王右军?”
秦雪阳倒是一愣,没想到格里曼因的国学造诣到了这个地步,要说这个人的另一个名字那是几乎家喻户晓,但这个别号。你问到一般的大学生十有**都不知道,“不错,没想到这个你也懂,我以为你只知道金庸、梁羽生,最多是还珠楼主。”
秦雪阳带着调笑的表扬让格里曼因兴奋不已,师父的每一个小小的肯定都能让他激动好半天,“正巧前几天看书看到了。”得意归得意,但在师父面前还是要保持谦虚谨慎,老徒弟不是一般的中国通。
秦大仙人点点头。笑着道:“那你肯定也猜到这里面是什么了?”
格里曼因刚想说出猜到的答案,让师父再表扬自己几句,但没想到边上的小丫头叫了起来。周晓玥听见格里曼因说出“王右军”的时候就觉得耳熟。这会儿才刚想起来,“王右军!王羲之!兰亭序!”
秦大仙人又意外了,原本还想着再卖弄一下,没想到连这个小丫头都猜到了,但再想想周令辉家的老爷子硬生生把一个零零后教成了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那小丫头知道这些也不奇怪了。
周晓玥惊叫出声后又皱起了眉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让人看着忍不住要把她抱在怀里好好疼爱。“不对啊,兰亭序怎么会在英国?不是说给李世民或者武则天陪葬了吗?”
“答案应该就在里面,我们来看看。”秦雪阳打开了匣子,原本还用仙灵之力包裹着里面的卷轴,生怕那千年的神作一旦重见天日之后就化为灰烬,这在考古界不是没有先例的,曾经有一个考古队打开了一座千年古墓,里面有一张保存如新的桌子,但随着空气的流通,那桌子瞬间化为飞灰。
但没想到那卷轴居然保存得很好,连泛黄的迹象都没有,也不知道那只匣子是什么材料打造的,卷轴边上放着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帛书,秦雪阳小心翼翼地把它捧了出来,放在桌子上轻轻打开,小丫头和格里曼因的脑袋马上就凑了过来,三人一起急不可耐地看了起来,一个千年之谜即将揭开……
王羲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却又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这幅“兰亭序”也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4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人物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浙、江绍、兴越城区)聚会,行禊礼(古代习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聚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去除不详和祈福,实际上就跟春游差不多),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执笔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因此“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
“兰亭序”这篇神作一经问世即名动天下,成为了世人公认的艺术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在绍、兴永欣寺出家为僧,也是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一生没有婚娶,所以临终前将“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
辩才也是个书画双绝的高僧,对“兰亭序”极其真爱,将其秘藏在房梁之上,从不轻易示人。当时历史已经进入了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他对“兰亭序”闻名已久,曾花重金求购,但始终没有成功,于是派了大臣萧翼去想办法把兰亭真迹弄到手。
萧翼接到旨意后,去了当时辩才所在的云门寺,花了很大的功夫跟辩才和尚成为了朋友,在一次下棋的时候,趁辩才不备将“兰亭序”偷走。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当时的书法大家临摹。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真迹以双钩填廓之法摹成几个副本,分赐给皇子和近臣,现在作为国宝之一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兰亭序”就是这其中之一,由于鈐有唐中宗的神龙小印,被称为“神龙本兰亭序”。
虽然摹本出现了很多,但世人从此再也没有见过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传说李世民死后被唐高宗李治当做陪葬品一起放入了昭陵。
但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温韬的刺史,把李世民的昭陵打开了,他下令把里面的陪葬品制成一个目录,但里面并没有“兰亭序”的名字。所以,又有传说称因为李治也极为喜爱“兰亭序”真迹,没舍得将其陪葬昭陵,而是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后来又传到了武则天的手里,直到武则天死后,“兰亭序”才陪葬入了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由于乾陵到目前被证明一直未曾被盗过,所以有专家学者认为“兰亭序”的真迹应该还保存完好,就在武则天的枕头下面。
可是,现在真迹就在秦雪阳三人的面前,前人的猜测看来全部都错了……
原来,智永和尚一生都在临摹“兰亭序”,几乎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在他临终前,将其中临摹得最好的几幅跟真迹一起传给了辩才和尚。
萧翼奉旨专门来结交辩才的时候,辩才和尚就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一个远在长安的天子近臣,跑来地处江南的会、稽,真的以为和尚只会说“你妈贵姓”吗?
但见皇帝已经拉下了脸到了这个地步,辩才知道自己手里的真迹再也保不住了,于是他故意将智永和尚的摹本让萧翼偷走,却把真迹交给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徒弟圆惠,让圆惠拿着真迹还俗后远走天涯,他自己当然不能跑,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老老实实继续做他的大和尚。
唐朝时候的资讯自然没有现代发达,李世民对“兰亭序”真迹也只是久仰大名,并没有亲眼见过,加上智永和尚几可乱真的临摹,于是辩才成功的实施了他的瞒天过海计划。
圆惠和尚是个实诚人,听了师父的话后果然跑得够远,跟着一个商队沿着丝绸之路西出阳关,然后继续一路向西(一路向西,哈哈,激情荡漾的朋友们可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再由水路转到刻赤,最终抵达了君士坦丁堡,在那里定居了下来,老老实实娶妻生子,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一直到里贝克的老祖宗参加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后,把这个装着“兰亭序”真迹的匣子给抢回了英国,在家族的城堡里一藏就是八百多年,让无数中国人猜破了脑袋。至于他是不是从圆惠和尚的后人手里抢的,那就无从考证了。